-
公益不等于“白做好事”2013-03-07访公益行业资深专家姚晓迅先生 本报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2012年年末,成龙慈善基金会被卷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账目纠纷之中。面对外界质疑,成龙基金会秘书长近日表示,“成龙基金会是零成本慈善,不收任何管理费用。” 对此,公益行业资深专家姚晓迅先生表示,这里所说的“零成本”慈善并不是说管理成本要为零,而是指公益慈善活动的行政管理经费,不再从慈善捐赠中提取,这是因为成龙可以做到拿出足够多的钱来充分保障慈善活动的经费。 “不承认运行成本的客观存在,公益组织就不可能做成‘透明的玻璃(1516,-11.00,-0.72%)口袋’,公众与公益组织之间就不可能达成新的信任关系,公益事业的发展更无从谈起。”姚晓迅说。 “白做好事”不等于 “好事白做” 《华夏时报》:“零成本”慈善并不等于“慈善活动低成本”。 姚晓迅:对。类似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机构,比如万科旗下的基金会,行政费用就由万科包揽。其实,成龙和万科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拿出足够多的钱来充分保障慈善活动经费。但是像有成龙、万科这样后盾的公益组织能有几个呢? 做一件事情、维持一个机构运行,需要人、财、物,开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常识。做事情需要成本,这样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还要从头证明,恰恰是问题的症结。 如果说公益组织确实是在做好事,而且其非营利性性质已经限定了这些组织必须不以营利为目的,就是说必须“白做好事”。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白做好事”不等于“好事白做”。“白做好事”指的是公益组织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不能用于“分红”;“好事白做”则指的是没有任何开销地空手做好事。这里的意思是,公益机构无论如何不能“谋私”,但不等于不发生费用。 《华夏时报》:但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在推崇“零成本”理念。 姚晓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公众慈善意识不成熟、慈善组织缺少有效监督、捐款的税收激励不够等不足。公益不需要成本的观念,是把慈善当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事业,它会让一些公益组织陷入发展困境,其工作人员也不可能职业化、高素质化,直接限制了公益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因为公益行业要专业化,离不开专业人才。 《华夏时报》:其实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长久以来,我国的法律条款中没有关于公益组织运行成本的直接规定。 姚晓迅:是的。从1988年国务院《基金会管理办法》实施直到2004年执行新《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国基金会一直处于“零成本”运作状态?;鸹岵荒艽泳杩钪辛兄Чぷ鞒杀?,只能通过其他渠道,比如投资增值赚取经费,保障机构正常运行。 直到2004年制定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才第一次明确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是国际通行规则,慈善大国美国的慈善组织管理费提取远超过中国,有的甚至高达30%,更高的则能到60%。 但是,为了提高公信力,每个组织都应该把运行成本作为一个组织的关键指标,更高效地使用捐款,即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使用捐款人的捐款。 公益成本的解决之道 《华夏时报》:看来,公益组织虽然具有道德功能,但并不是说公益组织就能成为无本之木。你认为如何解决公益机构的运行成本呢? 姚晓迅:一般来说,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三种渠道寻找运行成本来源。一是得到政府专门的拨款。比如,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非常大,获得政府通过直接资助和税收豁免对非营利组织的补贴对这些组织可以说生死攸关。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贡献比各类私人捐款的贡献要大得多。 二是直接向公众募集行政费用,或在公众捐款中列支。问题在于,公众究竟为什么不接受显而易见的成本概念?一种解释是,近年来,郭美美、“卢美美”、尚德门诈捐、河南宋基会被指挪用善款放贷等事件,使公众对公益组织并不能完全地信任,而更愿意看到其捐赠被全部直接地用于受助对象。 《华夏时报》:前不久,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一行九人赴美考察,就被质疑动用了善款。虽然后来儿慈会给予了澄清,并说明了经费来源,但好像并未打消质疑者的疑虑。 姚晓迅:后来儿慈会做了声明,称他们的出差考察等费用严控在法定比例之下。因为法律规定,基金会行政开支不得超出上年公益开支的10%。那为什么公众还质疑呢?如果不是这样,公众由于无法知道运行成本究竟实际发生了多少,更无法控制这个过程,因此不能保证其中一部分捐赠被以运行成本的名义滥用或侵吞。更深层面的疑问在于,公众倾向于认为公益组织同样是国家建立的机构。这些吃“皇粮”的人已经取得了国家拨款,如果再得到工作经费,无异于给自己所在的机构发奖金。 公益组织获得运行成本的第三种渠道就是进行投资活动,使基金增值。1988年9月出台的《基金会管理办法》,把基金会定性为非营利投资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基金会投资的限制性和指引性规定;2004年出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则规定:在坚持合法、安全、有效的条件下,进行保值增值??杉也⒉唤构孀橹型蹲?。 《华夏时报》:但现在看来,公众对公益组织把善款用来投资是比较反感的,因为某些公益组织和一些企业产生了关联,把善款用于投资。 姚晓迅:有人将此归因于外部环境和公众捐赠文化,呼吁尽快改善法律法规,培育良性的捐赠文化。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不错的。但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还公益组织以应当有的性质,使之按照公益组织的逻辑运行。公益组织的运行逻辑包括了很多方面,诸如公益机构更强的独立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等,其中与运行成本问题直接相关联的是公益组织项目的运行方式。 同样,所谓培育良性的捐赠文化,也决不是“教育人民,提高群众认识”,使公众接受运行成本概念,而是在公益组织修正自身运行方式的基础上,重建公众对公益组织民间性质的认知和认同。 降低成本需要竞争环境 《华夏时报》: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用什么投资和如何投资。 姚晓迅:其实,“合法、安全、有效”的六字规定既开放又严谨。因为资本一旦进入投资领域,就必须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则,而不管资本来源如何,因此公益组织投资活动更应当慎而又慎。公益组织投资理应将安全和流动放在前面,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寻求较高的收益。 但实际上,有的公益组织投资似乎并未遵守这一原则,很多投资活动以回报少、效益低告终,屡屡受挫。比如,在2009年时,全国性基金会中只有不到四成的基金会有过投资的行为。数据显示,在《公益时报》刊登2010年年检报告的111家基金会中,投资收入为0的基金会有57家。 《华夏时报》:原因在哪儿? 姚晓迅:归结起来,无非以下三种。一种是“因噎废食”。相当一部分公益组织领导人认为,如果开展投资活动,好了,收益不是我的;坏了,我得担着责任。所以最安全的办法是不投资。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第二种是“走投无路”。一些领导人信不过组织内部看起来不那么专业的人,对投资行业也了解不多,不敢贸然把钱交给别人打理,不知道怎么做好。第三种和第一种有某些关联,就是“小本不经营”。公益组织本钱太小,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又比较高,即使做得好,实际回报也没多少,因此花精力去投资有些不值,干脆不去理它。 至于“联合投资”一事,很多人都在说,也说了十几年了,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下文。原因其实也可归为以上三种。所谓联合的最大看点无非在于分摊风险和责任,但实际上领导人的责任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有无。 其实,除以上三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提出第四种办法,即降低运行成本。将成本降低到极致,就实现了“零成本”运行。这当然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降低成本,实际上是任何公益组织,甚至任何机构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因为按照现行法律,公益组织在整个捐赠活动中所扮演的只是中介人角色,有对受赠财产进行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义务,但不享有受赠财产及其增值的所有权,因此公益组织管理应奉行“节约原则”。 当然,公益组织是否有足够的激励不断降低运行成本?这取决于公益机构所处的环境是否是竞争性的,以及竞争是否是平等和公开的。在透明的、竞争性的公益市场中,具有更崇高的宗旨、更高的效率的公益机构,更容易得到公众的信任,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实现自己的使命。因此,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公益市场环境,是符合逻辑的推论。这个市场中,独立评估机构、公益机构自律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华夏时报》:中国公益事业要健康前行,运行成本的问题必须解决。 姚晓迅:是的。中国公益组织在运行成本问题上的这种困境似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成为公益组织行业外的人士看不破的一个谜团。人们只是看到某些成功的公益项目神话般的风光无限,像天使一样漂浮在半空,远远看去完美无瑕,而其艰难的运行过程和潜在的风险却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 可以说,公益组织运行成本问题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一道门槛。不承认运行成本的客观存在,公益组织就不可能做成“透明的玻璃口袋”,公众与公益组织之间就不可能达成新的信任关系,公益事业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来源:华夏时报 原文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30307/002614742659.shtml
-
民政部肯定民间收养弃婴 已提请制儿童福利条例2013-03-06“兰考大火”引发社会关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充分肯定民间收养弃婴和孤儿行为,民政部已提请制订《儿童福利条例》。 昨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媒体采访。李立国表示,对个人和民间自行收养弃婴和孤儿的行为,是充分肯定的,但要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来看待和妥善解决。 民政部充分肯定袁厉害爱心 去年,“兰考大火”一事引发社会对民间自行收养弃婴和孤儿的关注。李立国表示,“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个人和民间自行收养弃婴和孤儿的行为,是充分肯定的。” 李立国在日前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类似袁厉害这样的个人和民间机构,他们自行收养弃婴和孤儿的爱心,民政部是充分肯定的。他还说,怎样对待民间机构自行收养孤儿,怎样追究遗弃儿童、不履行对儿童监护权等行为的责任,目前在法律中都缺乏明确的规定。民政部已经提请制订《儿童福利条例》,并要创造条件,适时提出修订与儿童权益?;び泄氐姆煞ü?。 有媒体向李立国询问,是否可以公示我国民间自行收养孤儿及弃婴的详细数字。他回答道:“这个工作我们今年1月6日开展,民政部部署了一个月的排查工作,数据已经全部统计到位。”他透露:“据统计,我国民间自行收养的有878家,自行收养的数量是9394人,其中25%是个人自行收养的,还有60%多是寺庙等宗教机构收养的。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 养老话题一直都是两会热点,包括李立国本人也坦承:“这个话题很重要。”他透露,我国政府将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体系,进一步保障养老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中国将在社区和机构养老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力争在2015年前每千人床位由现在的20张提高到30张。”他表示,此举是为落实“十二五”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建设步伐。他强调,政府在养老体系不仅将继续加大投入,还将扩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事业,具体包括税收减免,对一次性投入与运营方面给予补助,以及在相关设施建设上提供政策优惠等。” 来源:凤凰网公益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news/detail_2013_03/06/22789266_0.shtml
-
代表委员热议土壤数据不公开 或因污染太惊人2013-03-05土壤污染数据以“国家机密”为由不予公开昨日在两会代表委员中形成热议。 “单纯公开数据恐会引起恐慌” “单纯公开数据恐会引起恐慌。”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蒋平安认为,最好对社会进行区域性、综述性的信息公开。而超标数据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预警政府尽快对污染土壤做生物改良。 蒋平安称,非常理解公众对于知情权的渴求,但是从一个学者角度理性而言,单纯公开土壤污染超标数据没有太大意义,只发布数据老百姓也看不懂。 他称,土壤污染不同于空气或者浅表水污染,后者治理效果立竿见影,土壤污染是一个长期治理的过程,需要长期跟踪。像PM2.5那样频繁公布也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各地土质情况各异,没法用一套标准去衡量,比如盐碱地多是新疆的土地特征,而重金属超标是广东的土壤特点。“政府要尽快采取治污措施,比如了解到土壤重金属超标,就不能种蔬菜了,改种富集重金属的植物,也就是要对污染土壤展开生物改良。” “你凭什么花了我的钱,不给我信息呀” 对于环保部近日答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是“国家机密”一事,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这一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应该充分作出警示,能公开的都要公开,“说是国家机密,查一查保密法,是不是有明确规定?即使有明确规定,也要细化,把原来过多过严的保密事项放松,增加公众知情”。 “土壤污染调查的数据,不能笼统地冠以‘国家机密’之名,什么都不公布。”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也表示,不公布也要说出原因,比如未全面了解情况、调查还不成熟等,“因为这个(调查)花了纳税人的钱(10亿元),你凭什么花了我的钱,不给我信息呀?” “你现在还放任,那是危害万代” 一名身为副市长的全国政协委员说,这么多年,公民的环境意识在提高?;繁2课裁床还??是因为不敢公开,报出来会出事的,太惊人了。中国的环境负债率太高,不靠良性资产去填是不行的。必须从现在开始在污染排放上进行最严厉的?;?。“你现在还放任,还指望打深井、往土里乱排放,那是危害万代。”他表示,中国已经具备了条件整治环境,再等下去就积重难返了。如今的状况也因为环境危害的治罪太轻了。 “不公开是掩盖自己工作上的失误” 全国政协委员左宗申认为这是相关部门在故弄玄虚,将本应该公开的内容神秘化,“不公开这个行为,在我看来就是为了掩盖自己工作上的一些失误。土地质量有什么好保密的呢?这根本不是什么国家机密。” 他认为除了信息公开,还要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制定管理和维护标准体系,“欧洲对土地质量的维护和管理是有一套严格标准的。每年要对土地使用的效率进行跟踪,对耕地进行深耕、消毒、注入有机物、复垦等等,但是我们国家对于土地质量追踪管理的相关标准是什么,地方政府有具体落实吗?”他建议应该学习欧洲国家的经验,每年对土地进行跟踪体检,分情况治理、补充肥力、治理毒地或者复耕。 来源:大江网 原文地址:http://hope.huanqiu.com/domesticnews/2013-03/3701063.html
-
中国失独家庭超100万个 民主党派建议立法补助2013-03-04如何破解失独家庭养老难,或将是今年全国政协会议的焦点。记者昨天了解到,农工党中央,民进中央,已分别将“呼吁全社会关注失独老人”,作为在今年政协会议期间的界别重点提案。 民进中央建议,提高国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而农工党中央建议,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将对失独家庭进行补助的具体措施、方式列入法律。 失独家庭无官方明确数字 近年来“失独家庭”、“失独老人”这些名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失独者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由于我国在80年代后将独生子女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失独者大多已经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现在,他们已经步入老年,却不仅要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精神痛苦,还要面临无人照料的养老困境。 中国的传统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但这对失独老人来说,显然是一种奢望。然而,入住养老机构需要的费用,大部分失独老人无力承担。农工党中央在对失独老人的关注中还发现:有些失独老人要进敬老院,却被“没有监护人签字,出了问题没有人负责”为由拒之门外。 此外,根据现行规定,在进行手术等医疗行为时需经亲属签字,对于单身或丧偶的失独者来说面临着无人签字不能救治的窘境,而无钱医治、术后无人照料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失独家庭及失独老人引发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存在,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农工民主党在界别提案《关于全社会要关注失独家庭的建议》中提出,全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官方至今没有明确数字。仅据相关学者估算全国不低于100万,而且以每年7.6万新增。 妇联启动关爱失独母亲计划 全国妇联则希望在全国两会上指出,失独家庭正成为新的社会弱势群体,而失独母亲则更成为新弱势群体中的特殊人群。为失独家庭、失独母亲提供帮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去年,全国妇联已依托其主管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全国开展前期调研,收集失独家庭、失独母亲的个案,预计在今年启动“关爱失独母亲计划”,开通全国失独热线;以村居和社区为依托,通过努力,争取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失独母亲温暖之家,开展心灵疏导、家政照料、邻里互助、失能护理、孤老义养等多种帮助失独家庭度过养老难关的服务。 现状 中国失独家庭 超100万个 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在空巢家庭中,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也显示,中国现有独生子女2.18亿,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每年的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有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 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则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建言 如何破解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在多界别提案中,政协委员向政府提出多项建议,农工党中央建议政府统计失独家庭,并定期发布数据。民进中央和农工党中央均建议成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 定期发布失独家庭权威数据 针对失独群体问题的存在以及其严重性,建议在国家、政府层面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正视失独问题的存在,全国要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字,并定期发布,便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农工党中央 提高失独家庭扶助标准 提高国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根据国家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消费物价指数,制定动态化的扶助标准,并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因为不同地区的财政收入和消费水平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级负担的方法制定差异性的补贴方案。 民进中央 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将对失独家庭进行补助的具体措施、方式列入法律,根据各地经济情况分别设置扶助金额。创新扶助形式,通过为失独者购买医疗保险、提高社保报销比例等方式提供更多保障。 农工党中央 为失独老人设养老机构 政府要设立专门的部门为失独群体服务,当他们有需求时可以找到法律依据能够解决,找到部门有人帮助解决。政府加强对失独群体的管理,明确管理主体,负责他们的养老、治病以及身后财产处理等事项。对医疗签字等与医院协商,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失独老人的特点,提供失独家庭间的交流和互帮互扶的平台。条件允许的地区可建议设立失独者敬老院,这样既能解决进敬老院的监护人缺位问题,又免于其他老人看望子女探望时的失落。 农工党中央 政府资助建立关爱基金 通过政府资助、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划拨、企事业单位捐助以及社会募捐等渠道,建立“失独者关爱基金”,用于失独家庭的困难救助。 民进中央 每年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专门资金,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帮助失独者解决实际困难。 农工党中央 失独家庭领养孩子“特事特办” 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人口计生部门应主动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免费为夫妇双方开展生理检查、优生监测、孕期保健等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应积极协调民政、公安部门办理,并主动提供有关婚育信息;为失独家庭办理合法收养手续时,要特事特办,繁事从简。 民进中央 中国失独家庭概况 中国有独生子女 2.18亿 其中预计 1009万人在25岁之前死亡 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每年 增加7.6万个 2013年 空巢老人 突破1亿人 来源:新京报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news/detail_2013_03/03/22677046_0.shtml
-
江西:推行儿童白血病患者免费救治2013-03-01冬春之交,记者来到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村。暖阳里,刘潘坐在鱼塘边看女儿和伙伴们一起玩耍。 “女儿刚出生一个月不到,就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病,治病花钱如流水,到处借。”刘潘告诉记者,江西启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后,他带着女儿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进行了手术,3万多元手术费全免。 如今,3岁的女儿术后身体恢复很好,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样活蹦乱跳地玩耍了。 “患此类病的儿童往往因家庭贫困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有些家庭因无力承担高昂治疗费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江西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白血病和先心病患儿摆脱病痛,减少患儿家庭高额的医药费用负担,2011年,江西在试点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行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患者的免费救治。 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只是江西近年来深化医改、健康惠民的一个方面。 江西统筹各类卫生资源,大力实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2009年以来江西省对白内障、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尿毒症血透、重性精神疾病等6种重大疾病实行全省免费救助,探索出免费救治的“江西经验”。 省卫生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有21.15万例白内障患者、9126例唇腭裂患者享受到了免费手术治疗,44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5700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享受到免费救治,约10300例尿毒症患者享受到免费血液透析,约有4.4万名符合条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 无钱事难办。江西积极探索建立“医保补偿为主,财政补助兜底,医疗救助和社会捐助补充”的经费筹措机制,大力实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项目。记者了解到,费用一般是城镇医?;蛐屡┖媳ㄏ?0%,民政部门医疗救助负担20%,政府承担或者定点医疗机构减免10%。这种与大病统筹相适应的多元筹资机制,既不过多增加医?;穑膊还嘣黾踊悴普鸵皆焊旱?,为建立项目长效实施机制奠定基础,也使无力承担自费部分费用的群众,同样能享受医保政策,达到保大病的目的。 江西重大疾病免费救助,患者、家属、政府等各方受益。因经济困难患者未就诊的比例由2008年的16.97%下降到2012年的0.9%,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来源:新华网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2/28/c_124397291.htm
-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达1.94亿 占总人口的14.3%2013-02-28原标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1.94亿] 据新华社电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昨天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吴玉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 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吴玉韶说。 蓝皮书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失能老年人的绝对规模在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已经超过3600万。 “一个失能老人压垮一个家庭的现象,在中国并不是特例。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尤其是护理费用问题,不仅使很多老年人难以应对失能风险,也是制约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瓶颈。”蓝皮书中说。 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此外,北京、上海等地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开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以解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费用问题。 来源:京华时报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news/detail_2013_02/28/22575210_0.shtml
-
青基会公布“贵州凯里老山希望小学被弃用”调查处理结果2013-02-27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黄小希)针对媒体报道的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灵泉老山希望小学投入使用仅一年多就被弃用一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5日公布了调查处理结果。 据中国青基会介绍,灵泉老山希望小学前身为凯里市龙场镇老山村教学点,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年久失修成为D级危房。后因村寨搬迁,为解决学生读书问题,凯里市教育局积极筹资修建新小学。经凯里团市委联系,香港灵泉慈善基金会同意捐资帮扶。2008年3月,香港灵泉慈善基金会捐款20万元,凯里市政府匹配15万元动工修建新校。新学校命名为“灵泉老山希望小学”,占地3.5亩,建筑面积460平方米,规划招收周边5个村落和附近几个小煤矿200名适龄儿童。2009年3月投入使用时,因30多户村民陆续搬到龙场镇,且周边小煤矿关闭,流动人口减少,导致生源减少,实际招收学生30余名、分5个年级。 2010年1月,根据凯里至余庆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灵泉老山希望小学被整体征用。2010年9月,凯里市教育局将这所小学最后11名学生全部转入龙场小学就读。灵泉老山希望小学校舍空置后,教育部门委托老山村委会临时看管。其后,学校校舍被用于养鸡,半年前又被作为临时废旧物品分拣点。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时,校舍将被拆除。 据介绍,中国青基会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希望小学如确需撤并,要坚持希望小学牌子不丢、希望小学捐赠资产不丢”的原则。由中国青基会与贵州青基会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要求当地政府将灵泉老山希望小学资产一并转入新学校。当地教育部门最终决定将学校征地补偿款54.99万元全部用于老山小学师生迁入校——龙场小学综合楼建设,凯里市政府再配套335.01万元,总计390万元。建成后的综合楼命名为“灵泉希望综合楼”,并铭刻碑文,写明综合楼的由来,铭记香港灵泉慈善基金会的善举。 凯里市政协副主席兼教育局局长潘七一表示,龙场小学综合楼将于今年3、4月份开工,预计年底完工。香港灵泉慈善基金会对此表示理解和赞成。 来源:新华网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2/26/c_124388055.htm
-
中央财政给困难群众发236亿“红包”2013-02-26核心阅读 寒冷的天气挡不住温暖的怀抱。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上温馨祥和的春节,国务院部署2013年春节前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工作。据悉,这是自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第四次在春节前为全国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温暖过节”,共享和谐。为确保给困难群众的春节“红包”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各地民政部门周密组织实施。许多地方提前预拨或垫支资金,圆满完成春节前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236.2亿元,惠及8961.8万城乡困难群众。 慰问金、补贴通过银行“一卡通”和上门入户方式发放 各地民政、财政部门及时制定发放方案,报请当地政府批准后迅速组织落实。许多地方提前预拨或垫支资金,基层民政、财政部门加班加点,全员行动,通过金融系统及时发放。 与全国各地民政部门一样,湖北省对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分别按300元/人、200元/人、360元/人的标准发放中央一次性生活补贴;省委、省政府对城乡低保对象采取增发一个月补助金、对农村五保对象按人均不低于130元的标准、对重点优抚对象由各地自行确定标准开展节日慰问,做到不漏一户、不掉一人。所有补贴、慰问资金,全部通过金融代发单位以“一卡通”的方式发放。 此外,对当地不具备社会化发放条件或年老、患病、残疾等行动不便的332万人,由基层民政部门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入户发放。 畅通信访举报、开展专项督查,确保补贴及时、准确、公开 为确保广大困难群众和社会各界准确掌握一次性生活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民政部、财政部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对一次性补贴的发放对象、人数、标准、资金来源和发放时限等进行大力宣传,使困难群众人人知晓。 内蒙古自治区为了确保补贴资金一次性发放到位和防止虚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各级民政社会救助部门畅通信访和举报渠道。 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地开展了发放情况专项督查,各级民政、财政部门通过实地检查、随机抽查、暗访核实等方式,认真检查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确保了发放工作及时、准确、公开。 慈善救助、家政服务……各地推出系列“自选动作” 为了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实惠,各地民政部门实施了“自选动作”。 北京城乡低保家庭(含农村五?;В┰谙硎苤醒搿⑹屑渡畈固幕∩?,还可以按照单人户300元、两人以上每户600元的标准领取两节慰问金。据统计,全市共有10.23余万户城乡低保家庭受益,支出资金2282.535万元;天津市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春节慰问金每人100元,资金共计2.2亿元;吉林省在发放春节补贴同时,通过慈善救助等形式为贫困户发放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全国各地普遍对其他低收入家庭进行了摸底排查。辽宁、黑龙江、河南、陕西等地对困难群众发放了取暖补助、电价补贴等专项补助;青海等地发动志愿者为困难群众提供家政服务、生活救助等志愿服务。 河南派出9个督导组督促各地发放工作 “国家的补贴帮俺大忙” 本报记者 任胜利 【镜头】 谈起刚过去的春节,河南周口市的杨桂真露出灿烂的笑容:“俺闺女今年上大四,正联系找工作的事儿。等孩子找到工作,家里经济会好起来的。这些年家里困难,国家的各种补贴帮俺大忙了。” 杨桂真说:“春节前几天,民政局就通知补贴款到了,我赶忙拿着低??ǎヒ邪?00元补贴领回来了。买了鱼、割了肉,年货就差不多备齐了。” 与杨桂真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中牟县郑庵镇坡刘村的11位五保老人。春节前,他们拿着自己的印章到卫生所领取过节补贴。72岁的刘张喜老人说:“过个年自己没花一分钱,就吃上了想吃的,中,真中。” 【措施】 春节前河南给627万城乡困难群众及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补贴补助资金15.1亿元。为确保把资金及时发放到位,河南派出9个督导组督促各地发放工作。 从1月28日起,河南还要求各市每日中午12点前将已发放补贴对象人数和资金数量等工作进展情况,报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周口市民政局局长孟庆武介绍,为确保发放工作透明公开,该市对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进行了三次张榜公布。 江西制定五步方针确保补贴顺利发放 “这个年过得有底气” 本报记者 吴齐强 【镜头】 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鄱阳湖畔的年味儿依旧很浓。“有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这个年过得不错。”一见记者进门,家在江西省新建县小平小道廉租房小区的涂序伟就高兴地说。 由于涂序伟身有残疾无法工作,往年一家人连春节也过得紧巴巴的,不过今年这个年很带劲。腊月二十八,涂序伟早早地来到信用社,不仅领到2月份的低保金,还意外地领到一笔1200元的春节补助,这让他喜出望外。 “有了这两笔钱,加上之前镇里走访的500元慰问金,这个年过得有底气了。”涂序伟拿出低保存折开心地说。 【措施】 江西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局长李小荣介绍,1月22日,江西省就将中央拨付的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76408万元全部下拨到各县(市、区)。同时规定了补贴发放工作“五步方针”,即制定方案——下拨资金——发放补贴——督促检查——总结汇报,确保补贴发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李小荣介绍,此次要求全部生活补贴都要通过金融机构社会化发放。2月1日14时,补贴发放工作全部到位。 图片说明: 图①:春节前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左一)和乌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侯凤岐(右一)一行慰问退休教师王金玲。 石历增 侯丽娜摄影报道 图②:春节期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彭李街道办事处机关干部给困难群众发放新棉衣棉被。 窦 敏 任增亮摄影报道 图③:2月5日,山西翼城县西闫镇党委书记刘双辉(右一)一行在该镇堡子村进行访贫问寒活动。 郭科利摄 制图:蔡华伟 来源:新华网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2/25/c_124385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