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发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指南》!2022-12-14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指南的通知》,为扎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指南》,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来看《关爱指南》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解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指南一、对象说明(一)制定目的。本指南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工作作出规范和指引。(二)学校范围。本指南落实工作职责面向有农村中小学校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所辖农村中小学校及其教学点(以下简称“学?!保?。(三)服务对象。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一般是指到县域以外、连续务工3个月以上。受留守儿童父母委托、留守儿童居家实际监护人为受委托监护人。二、主要职责(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政策设计,明确责任人、责任措施,组织、指导学校开展好关爱活动。建立与民政、公安、司法、财政、团委、妇联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底数摸排、权益?;?、志愿帮扶、教育关怀等工作。(五)学校职责。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留守儿童关爱精神要求,加强教育关爱场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关爱制度,合理调配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好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以班主任和女性教师为主,明确每一名留守儿童的关爱责任人,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学业、安全及心理健康。(六)家长职责。督促落实留守儿童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指导监护人依法尽责,在家庭发展中首先考虑儿童利益。父母外出期间,要加强与学校、受委托监护人及留守儿童本人联系,及时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状况,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三、关爱任务(七)坚决做到义务教育有保障,防止适龄留守儿童失学辍学。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会同民政、乡镇、村(居)建立留守儿童数据共享及动态建档制度,确保每一名留守儿童纳入教育关爱范围。学校留守儿童动态建档率100%;县级留守儿童档案更新频次不长于3个月。2.对未入学的适龄留守儿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下发入学通知书,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督促其入学。3.加强在校留守儿童考勤监测,对辍学或未按时到校的,学校第一时间记入控辍保学工作台账、采取措施,按照“一人一案”要求,及时劝返复学。4.对有厌学情绪的,学校落实专人跟进学业辅导、思想教育和心理关怀,防止因厌辍学问题出现。5.对失学辍学适龄留守儿童劝返无效的,学校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八)关注留守儿童校内外安全,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1.加强留守儿童生活安全教育。针对留守儿童居家生活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溺水、防火、用电、交通等生活安全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2.加强留守儿童法治安全防护。利用多种方式开展面向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法治宣传及面向留守儿童的法治安全教育,强化监护人群体的?;ひ馐?,让留守儿童增强自我防范和自我?;ひ馐叮惺捣婪读羰囟馐懿环ㄇ趾?。协同各有关部门及村居用好法律、志愿服务、邻里守望等手段,保障留守儿童安全。3.排查留守儿童身边安全隐患。完善学校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寄宿安全建设及宿管人员管理,为留守儿童营造安全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咕P约曳没疃?,了解留守儿童居家生活环境,排查生活安全隐患。4.着力整治校园欺凌问题。强化教育惩戒,防止产生校园欺凌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问题,严厉打击校园暴力行为。5.及时报告处置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对于发现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配合相关部门介入处置,全力维护留守儿童身心安全及合法权益。(九)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促其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研和干预专家指导力量建设,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加强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关怀及教育引导的指导和支持。2.组织关爱责任人与每名留守儿童每两周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心理状况。3.学校专职(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及关爱责任人,要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观察和干预辅导。4.对发现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守儿童,及时联系家长和受委托监护人,予以干预矫治。(十)加强留守儿童学业辅导。1.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业水平监测和关注力度,及时发现留守儿童课程学习困难和学习习惯问题。2.根据动态监测情况,安排专人对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性化辅导补习,帮助其提升学业水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十一)加强留守儿童生活指导。1.结合劳动教育、生活教育等内容,加强留守儿童洗衣、做饭等日常家务指导,鼓励他们增强自立意识、强化自理能力。2.有针对性地开展尊老孝亲等传统美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受委托监护人和父母分忧。(十二)丰富留守儿童课外生活。1.学校针对留守儿童需求,开设特色社团或特长类课程;结合本地实际,广泛设计、组织开展面向留守儿童群体的文体娱乐活动。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利用各级彩票公益金、群团组织项目等社会公益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展留守儿童视野。3.中小学??魏蠓窦捌淇纬棠谌菀畔缺U狭羰囟枨蟆9睦餮T谥苣?、节假日开展留守儿童看护、辅导等关爱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免收课后服务费用。(十三)加强家庭困难留守儿童资助帮扶工作。1.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家庭困难留守儿童情况,坚持“应助尽助”,纳入学生资助范围。2.留守儿童较多且交通不便的乡镇,初中学校应具备寄宿条件;有寄宿条件的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供食宿和生活便利,按要求为其减免餐费及住宿费用。3.广泛联合妇联、团委、关工委、慈善总会等组织及社会志愿服务团队、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开展面向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的结对子、帮扶资助活动。(十四)做好与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合作沟通。1.学校应将留守儿童班主任、关爱责任人联系方式告知学生家长和受委托监护人,并留取对方联系方式,方便联络沟通。2.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以书信、电话、视频等形式,与父母连线交流、共同分享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鼓励家长利用寒暑假期接子女到务工地团聚;鼓励流入地组织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与子女团聚活动。3.将留守儿童家访作为重点,定期通过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座谈、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沟通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情况,交流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意见,持续跟踪家访效果,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家校共育工作。(十五)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1.各学校要综合利用留守儿童关爱室、乡村复兴少年宫等为留守儿童开展教育关爱服务活动。2.鼓励各地各学校结合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需要配备学习、娱乐、实践体验等教育关爱活动设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统筹利用各级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予以支持。各学校应安排相对安静房间供留守儿童与家长视频通话交流。3.在防止商业活动进校园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捐资、捐助关爱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开展关爱活动。四、督查考评(十六)省级督查。省教育厅将联合有关部门,通过专项督导、实地抽查等方式,结合省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督查等工作,对各地和中小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检查,检查结果在全省通报。同时对各地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予以宣传推广。鼓励各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相关课题研究。(十七)县级考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督促,定期开展留守儿童“一人一档”、控辍保学、关爱服务等督查检查,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学校和个人予以激励,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五、其他说明各街道所辖中小学校中有在读留守儿童的,参照本指南落实教育关爱工作。鼓励各幼儿园参照本指南、结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开展留守幼儿保教关爱服务。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制定发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指南》,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Q:一、《关爱指南》编制背景是什么?A:农村留守儿童(以下简称“留守儿童”)一般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未成年人,他们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意外伤害事件。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留守儿童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21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达到10.6万人,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关心关爱,这也是未成年人?;すぷ鞯闹匾谌荨5持醒?、国务院对留守儿童关爱?;すぷ鞲叨戎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すぷ鞯囊饧罚粤羰囟匕;すぷ髯鞒鱿低巢渴?;2019年,民政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就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具体实施意见。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着力围绕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安全?;?、身心关爱、学业帮扶等,大力加强教育关爱服务创新和关爱场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留守儿童失学辍学保持了“动态清零”、留守儿童关爱室建设3800多个。但是,一些地区和学?;勾嬖谧呕平ㄉ璨还唤∪⒐匕曜疾还还娣?、关爱措施不够精准、责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加强规范和指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しā贰豆裨汗赜诩忧苛羰囟匕;すぷ鞯囊饧泛汀睹裾康?0部门关于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有关精神要求,在充分征求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农村中小学校及家长、教师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爱指南》。Q:二、《关爱指南》内容安排主要考虑哪些因素?A:一是全面贯彻有关法律和上级决策部署精神。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及其部门有关意见规定一以贯之,并丰富完善。比如,强调加强留守儿童档案动态管理,将落实职能责任、?;て浒踩旁谑孜唬愿萌禾蹇仃”Qё魑紫咭蟮?。二是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现实需要。针对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实际,更加关注其就学方便、生命安全、生活丰富、心理健康、亲子沟通和学习辅导,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充分履职打造安全屏障、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切实增强关爱服务措施的操作性。在关爱措施设计上,确??陕涞?、可落实,明晰操作措施;在责任体系落实上,进一步明确主要负责同志的第一责任人责任,要求对每名留守儿童确定关爱责任人;在关爱力量建设上,提出拓宽关爱服务单位、场所和经费等资源建设的具体渠道。四是体现了最新的形势变化特点。比如,考虑到乡村学校学生活动场所条件的改善现状,对于留守儿童关爱室,不再强制要求独立设置和挂牌,防止资源重复建设和群体标签化问题,但仍强调各学?!坝Π才畔喽园簿卜考涔┝羰囟爰页な悠低ɑ敖涣鳌!庇秩?,结合我省全面推开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实际,鼓励各地探索开展面向留守儿童的特色服务、节假日托管服务和研学旅行活动等。再如,考虑到社会交通便利化的发展趋势,鼓励家长在节假日接留守儿童到务工地团聚,鼓励流入地组织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与子女团聚等活动。Q:三、《关爱指南》提出了哪些教育关爱任务?A:《关爱指南》的编制着眼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教育部门和学校职能定位和特点优势,系统阐释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谁来干、如何干等具体问题,提出指导规范,明确了控辍保学、安全守护、心理关爱、学业辅导、生活指导、课外托管、资助帮扶、家校协作和条件建设九项关爱任务。围绕关爱任务落实,《关爱指南》设定了主要内容框架,包括:一是明确了制定出台的目的;二是明确了责任落实主体;三是明确了被服务对象范围,其中特别提出对城乡结合部的街道社区中留守儿童参照本指南执行,鼓励各地加强对学前段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服务;四是明确了具体责任任务和实施规范;五是明确了责任督促办法和激励措施。Q:四、教育部门和学校在留守儿童关爱方面主要承担什么任务?A:《关爱指南》明确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三方关爱责任主体。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明确其制度建设、政策架构、责任落实、部门联动、督促指导工作职责,要求其完善政策设计,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底数摸排、权益?;ぁ⒅驹赴锓?、教育关怀等工作。对学校主要明确其体系建设、日常服务及措施落实工作职责,要求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留守儿童关爱精神要求,加强教育关爱场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关爱制度,合理调配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好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督促家长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指导其依法尽责。父母外出期间,要及时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状况,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在家庭发展中首先考虑儿童利益。Q:五、如何推动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责任的落实?A:省教育厅将联合有关部门,通过专项督导、实地抽查等方式,对各地和中小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同时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落实工作的督促指导,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对各地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予以宣传推广,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学校和个人予以激励。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
报告 | 县域社会组织互联网筹款如何“破圈”?2022-12-14“县域社会组织已逐渐成为中国公益领域重要的底部力量,而资金是县域社会组织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数据显示,74%的县域社会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六成县域社会组织持续通过互联网募捐平台进行筹款,但只有6.78%的机构有专职筹款人员?!苯?,《县域社会组织互联网筹款模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对我国县域社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募资难、资源少等重点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县域社会组织的底部力量和互联网募捐平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据了解,该报告是在腾讯基金会和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千百计划|百个项目资助计划”支持下,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七悦公益”)、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方德瑞信”)共同发起的县域社会组织互联网筹款趋势分析与模式研究项目。 报告指出,县域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社会力量培育的重要阵地和解决基层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チ锟畹姆⒄?,给县域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报告也明确,资金是目前县域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此次研究共获得224份样本,其中有效问卷202份,报告选取了32家县域社会组织及其相关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质性为主、量化为辅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三类县域社会组织的发展形态,指出了当前县域社会组织互联网筹款的挑战及困境,总结了县域社会组织的筹款模式和关键能力要素和未来行动的方向性建议。 七悦公益项目官员许英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她指出,县域社会组织存在“四圈层”筹款模型。其中,核心圈层是项目团队和项目实施地,即筹款方或运作方;第二圈层是项目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团队;第三圈层是基于对公益本身理解而进行捐赠的群体;第四圈层是非纯粹公益动机而捐赠的群体?!安煌Σ阒渚柙斡氤潭仁侵鸾ソ档偷?,公益带来的价值感和内在动力可能也是越来越弱的。县域社会组织的捐赠路径,主要从核心圈层和第四圈层发出,从核心圈层扩展出来或者从第四圈层深入到项目核心?!?nbsp;县域社会组织筹款如何“破圈”?报告建议,县域社会组织可以从“以项目为中心”和“调动捐赠人参与活动为中心”两个筹款视角,基于自身的情况设计筹款活动。“四圈层”筹款模型同样适用于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的线上+线下筹款情形,其核心更贴合于县域,尤其是能够充分利用县域社会组织的筹款优势。 报告指出,74%的县域社会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六成的县域社会组织持续通过互联网募捐平台进行筹款,但只有6.78%的机构有专职筹款人员,以机构负责人负责筹款居多。 报告还分析了县域社会组织存在的五个缺点及待提升空间:一是缺乏相应视野,无法利用好有限资源;二是缺乏品牌项目,忽视了筹款内功;三是停留在第四圈层,未意识到需要改进;四是互联网募捐平台渠道不畅通,缺乏外部资源;五是现代公益理念不足。 基于上述分析,报告建议,县域社会组织外必须重点打磨自身产品模式,提升捐赠人对项目的价值认可。对于枢纽型机构而言,更应给予县域社会组织相应的能力建设,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持续陪伴其成长。此外,报告提出,支持县域社会组织发展的基金会不妨以项目形式支持县域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提升,同时支持县域社会组织筹款能力提升。 报告建议,作为促进行业发展重要因素的互联网募捐平台,可以将县域社会组织纳入其服务视野,汇集优秀的互联网筹款案例,形成相关技术支持工具。在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广大研究者及实践者应充分考虑县域的特点,认识县域公益的价值并予以持续的关注。此外,报告提出,县域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建议政府部门给予县域社会组织更多发展空间和时间。来源:公益时报
-
点击查收:《2022年乡村小学阅读状况调研报告》2022-12-02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
北京审议未成年人?;ぬ趵薅┎莅?对剧本杀、文身、医美等作出回应2022-11-29近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对《北京市未成年人?;ぬ趵ㄐ薅┎莅福罚ㄒ韵录虺啤靶薅┎莅浮保┙辛耸状紊笠?。《北京市未成年人?;ぬ趵肥凳?0多年来,已经过4次修订,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本次的修订草案,针对剧本杀、文身、医美等新兴服务和家庭?;?、校园欺凌、健康上网等社会热点问题,都作出了回应。当下,以沉浸式体验、角色扮演为卖点的剧本娱乐活动受到年轻人追捧。记者在美团平台北京地区搜索发现,不少商家推出的儿童剧本杀活动,价格为约90元至360元不等。修订草案第二十九条明确,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文身、医美等关键词也被写入修订草案中:未经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于违反条例的主体,修订草案规定,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睿痪懿桓恼蛘咴斐裳现睾蠊?,责令停业整顿,可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未成年人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73%的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表示,近年来,未成年人?;ば问坪腿挝穹⑸碌谋浠?,未成年人课业负担增加,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影响深远,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量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量呈上升和下降的交叉态势。早在两年前,全国人大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在原有的家庭保护、学校?;ぁ⑸缁岜;ず退痉ū;せ∩?,增加了“政府?;ぁ焙汀巴绫;ぁ绷秸?。在此基础上,修改草案鼓励社会参与,强化社会治理,净化网络空间,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其中,修改草案第三十二条指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对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现象,修改草案提出建立防沉迷制度,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产品和服务设置相应的管理功能,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在调研中,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工作机构发现,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すぷ鞯幕愿?,但专业能力相对缺乏,专门从事未成年人?;すぷ鞯纳缁嶙橹欢?。关于强制报告制度,调研中,有强制报告义务的单位反映,落实报告责任还面临发现难、分不清的问题;有市民提出,存在检举处置不及时现象??梢运?,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中,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方构成的保护闭环必不可少。修订草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构建全社会共同?;さ幕靖窬趾凸ぷ魈逑担魅妨思嗷と思凹彝サ谋;ぶ魈逶鹑危涫笛=逃?、?;ぶ霸?,促进家校协同保护。修订草案第十九条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健全并落实保护工作责任制,明确保护工作机构,建立、实施下列?;すぷ髦贫?,维护未成年学生、幼儿在校(园)合法权益,其中包括防控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性侵害、性骚扰以及其他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等。第二十七条指出,本市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依法开展下列未成年人?;は喙刈ㄒ捣?。这些服务涉及家庭教育、心理辅导、法律援助、教育矫治等多个方面。来源:北京青年报
-
最高检:以完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为抓手,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022-11-28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针对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作出部署。最高检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依法能动、集中统一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共同把未成年人?;ふ庀睢俺羰乱怠弊龅酶?。最高检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强化法律监督,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效。以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为基础,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以完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为抓手,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以完善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机制为重点,不断强化综合司法?;ぁW罡呒旎挂蟾骷都觳旎匾婪芏闹?,助力未成年人?;ど缁嶂卫怼3中涫登恐票ǜ嬷贫群腿胫安檠贫?,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做实诉源治理。检察机关要坚持监督不替代、到位不越位,以司法?;?、能动履职助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ぁ8鞯匾虻刂埔搜芯客平闯赡耆思觳熳呕?、专职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加强政治引领,提升专业素能,加强监督制约。同时,要加快“数字未检”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惩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ど缁峁?、促进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来源:央视新闻、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游戏工委: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已基本解决2022-11-25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防沉迷政策施行至今已是第15个月,落地效果如何?伽马数据曾在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中预估,2021年未成年人流水占比将低于4%,未来这一比例还将持续下降。2022年11月22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そ贡ǜ妗贰1ǜ嫜芯肯允荆撼叱晌闯赡耆嗣恐苡蜗肥背ぴ?小时以内。防沉迷系统已覆盖超九成未成年游戏用户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机持有率达到了97.6%,手机设备在未成年群体的普及、以及在缺乏引导和未树立自身完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条件下,引导未成年人适度网络娱乐、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成为重中之重。最新防沉迷新规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同时,网络游戏企业还要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伽马数据的报告显示,在新规作用下,每周游戏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未成年人(包含已不玩游戏的未成年人)占比增长至75%以上,更多的未成年人被纳入防沉迷系统监管中。从家长反馈的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分布来看,未成年人的每周游戏时间较2021年得到进一步降低,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从具体企业的数据来看,腾讯2022年最新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2年7月腾讯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同比大幅下降92%,占本土市场总游戏时长比例仅0.7%。在此前2021年三季度财报中,腾讯曾披露,于2021年9月,未成年人在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流水的占比为1.1%,较2020年9月的4.8%显著下降;未成年人在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时长的占比为0.7%,较2020年9月的6.4%显著下降。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上,为提升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执行效果,腾讯游戏将AI技术应用到未成年人?;ち煊?,利用AI判断实际游戏用户是否为未成年人,并通过AI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二次核验,减少了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注册账号进行游戏的情况。在持续的优化升级下,腾讯人脸识别日均拦截率从72%上升至82%。盛趣游戏透露,截至2022年上半年,盛趣游戏自营平台未成年注册用户占比从2021年的0.9%下降到0.05%;未成年注册用户充值占比从0.009%下降到0.0005%,未成年玩家充值金额占总流水的比例不到十万分之一。根据中手游的财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其未成年用户消费占比降至0.0029%,相较去年同期的0.026%降幅接近90%。中手游表示,在防沉迷系统作用下,中手游旗下游戏环境明显改善,家长投诉、退款申请等情况均出现下降。此前2021年Q2电话会议上,网易透露其未成年用户消费流水占比不足1%。三七互娱同样在2021年8月表示,其未成年人充值流水占比低于万分之五。伽马数据显示,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已经覆盖九成以上未成年游戏用户。在具体措施上,游戏防沉迷主要围绕实名认证展开,同时结合人脸识别、适龄提示、家长监管平台等多项举措,来帮助未成年人规避游戏沉迷现象。从用户端来看,有超过九成未成年人在游戏过程中被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超过76%的未成年游戏用户遇到过人脸识别验证。人脸识别遏制了未成年人冒用身份信息的行为,提高了基于实名认证的防沉迷体系的有效性。防沉迷的灰色地带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当下未成年防沉迷仍存在一些绕过防沉迷监管的途径,以及家庭监管和黑灰产层面的问题。在游戏产品层面,大部分游戏对于未成年用户的识别依赖于账号注册时用户提供的身份信息,当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进行注册时,会直接导致防沉迷系统对该部分用户失效。伽马数据显示,超过35%的家长允许孩子用自己身份注册游戏账号,直接或间接地协助未成年人超时游戏。而在家长允许外,未成年人也?;嵬ü坝闷渌灼?、朋友等成年人身份信息的方式来绕过企业防沉迷系统监管,冒用身份信息是限制防沉迷系统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黑灰产业层面,游戏账号交易、销售破解版游戏等行为直接对游戏防沉迷工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账号交易让部分未成年人可通过购买账号绕过防沉迷系统监管,售卖破解游戏则是为未成年人绕过实名认证提供了另一途径。游戏企业鹰角网络表示,作为厂商,公司目前所取得的成效主要还是使用科技手段,以平台为主实现的效果。而在当前阶段,未成年人冒用账号、账号交易等行为仍然存在漏洞可钻。厂商侧较难实现百分百精准识别和拦截。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多方齐抓共管以杜绝这类问题的出现。此外,由于技术和成本壁垒也会导致人脸识别难以普及。部分头部游戏公司引入了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识别与人脸识别功能,对疑似未成年人进行二次认证。但对于中小游戏企业来说,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在技术开发、用户信息?;?、运行成本等方面存在客观壁垒,短时间内难以普及。此外,伽马数据提到,在新规落实后,未成年人的娱乐行为从游戏向其他活动转移,根据用户调研,当前仍具备游戏习惯的未成年人在游戏受限后,往往会将时间投入到短视频与网络视频,这一比例达65.54%和48.02%。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孙佳山表示,未成年人保护不能仅仅满足于停留在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游戏行为的简单限制,而是更应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背后的各阶段行为逻辑、心理特征等角度入手,找到科学的规律,进而加以积极的、正面的引导,既充分满足其一般的文娱需求,也间接促进其更好的成长发育。在这个意义上,我国游戏领域对未成年人的有效?;せ褂写徊缴钊胩剿骱头⒄??!拔闯赡耆吮;ぶ贫炔荒艹晌幸捣⒄沟淖璋且ü杂谖闯赡耆说谋;?,更加有效的促进行业有序发展,要对政策制定、行业发展起到引导作用?!敝泄酱笱в蜗飞杓葡迪抵魅握耪坠硎荆赜谥泄蜗沸幸嫡攵晕闯赡耆吮;さ奈侍?,一定要全方位地考虑了中国游戏行业发展的特色,同时要对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来源:第一财经
-
如何辨别非法社会组织?一文带你了解非法社会组织真面目2022-11-23日前,公安部刑侦局专题制作了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警示视频和普法微信,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显著特征以及如何辨别非法社会组织进行了总结。2021年3月20日,民政部会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开展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打掉非法社会组织12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09名,追缴赃款、赃物价值1.1亿元,会同民政部出台《关于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始终保持对非法社会组织的严打高压态势。民政部公布11批次已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名单573家,公布9批次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87家,并对已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网站进行排查,至今已分13批次关停了165家处于存续状态的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账号?! ∧敲?,哪些组织属于非法社会组织? 非法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未经民政部门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这是最常见的类型;二是社会组织被撤销登记或吊销登记证书后,继续以社会组织名义活动的组织;三是在筹备期间开展筹备以外活动的社会组织?! 》欠ㄉ缁嶙橹温沤痪? 非法社会组织非常狡猾,绞尽脑汁用各种方式让人信任其“真实性”和“权威性”,便于其从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根据分析,非法社会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 一是名称让人真假难辨。很多非法社会组织往往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等名头,有的在名称上与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仅一字之差,网页宣传上抄袭合法社会组织的官网内容,社会公众难辨真假?! ? 二是活动领域“蹭热点”。非法社会组织善于打“擦边球”,往往跟风“军民融合”“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热点,吸引眼球?! ? 三是组织形式“品种繁多”。非法社会组织有的以“协会”“促进会”“联合会”“基金会”等传统社会组织形式活动;有的以“委员会”“发展局”“中心”等类似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活动,令人防不胜防。 ? 四是包装宣传“高大上”。有些非法社会组织特意在党政机关办公地附近或附属场所租用办公场地,有的拉拢一些退休党政干部或社会名人“站台”“代言”,有的找各种媒体为自己进行宣传“贴金”,用各种手法增加其“可信度”?! ? 五是用合法外衣做掩护。有的非法社会组织千方百计“投靠”到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下,变身为分支机构;有的与合法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活动;有的想方设法成为事业单位的下设机构,鱼目混珠?! ∪绾斡行侗鸱欠ㄉ缁嶙橹?提醒大家注意,在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或参加其活动时,务必注意核查身份,对于无法辨别是否为非法社会组织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进行精准识别:一是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https://chinanpo.mca.gov.cn/)通过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查询页面进行查验,可以获知其是否登记?! 《枪刈ⅰ爸泄缁嶙橹蔽⑿殴诤牛ü拔乙檠?,也可查验其合法性?! 〉蹦谏钪蟹⑾忠伤品欠ㄉ缁嶙橹?,可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投诉举报”栏目,提供该组织活动信息、主要负责人及骨干人员的线索信息。发现被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依然活动的,请向公安机关举报。(来源:“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拓展阅读:一、已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二、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
四部门发布意见,进一步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2022-11-2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文明办、民政厅(局)、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文明办、民政局、团委,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从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应急志愿者(以下统称社会应急力量)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适应国家新一轮应急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着眼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应急力量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动员引导,统筹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强化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二)基本原则。深入发动,多方参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切实把有志于应急管理事业的志愿者凝聚起来,积极投身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充分调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等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社会应急力量的良好氛围。分类引导,突出特色。根据辖区内灾害事故种类,确定适应不同救援任务需要的社会应急力量发展类型,明确目标方向,搞好功能定位,突出应急特色,实施重点引导,进一步强化其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着力打造一批能够担负不同急难险重任务的应急骨干队伍。搭建平台,创新发展。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社会应急力量搭建任务对接平台、技能提升平台、资源保障平台、表彰激励平台,创造开展工作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创新实践活动,借鉴有益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丰富服务内容,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内在活力,不断提高建设实效。依法规范,注重诚信。坚持依法依规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强化灾害现场救援协调保障,将好的经验和做法提炼形成法规制度和政策标准,实现权威高效、公平有序;推动社会应急力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初心使命教育,不断强化其诚信自律、服务人民和遵规守纪意识。(三)发展目标。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治理有序、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应急力量体系,以社区为重点的网格化、制度化组织系统基本建立,以防灾减灾救灾为主要任务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顺畅,以引导、扶持、鼓励为手段的政策保障措施更加有力,以广泛参与、共建共享为特征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一大批管理规范、技能精湛、作风过硬、严格自律、情怀高尚的社会应急力量。二、主要任务(一)统筹规划发展。把社会应急力量纳入本地区应急力量体系建设规划统筹安排,设计好发展的目标、类型、规模和能力指标等要素。民政部门会同应急管理部门依法依规做好有关防灾减灾救灾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应急管理部门履行业务主管单位或者行业管理部门职责,按照符合登记标准条件、符合本地区防灾减灾救灾需要的原则,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审查标准,支持相关社会组织依法成立。根据时代发展对应急志愿服务的要求,探索建立城乡社区应急志愿者网络体系,有规划、分专业、常态化做好志愿者骨干队伍的建设储备,努力打造适应多种领域需求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二)加强政策扶持?;贫胤叫苑ü姹曜贾贫ㄐ薅┕ぷ鳎鎏ㄊ凳┦视眯?、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的社会应急力量制度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发生的相关费用给予必要补偿。完善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向社会应急力量提供优质专属保险产品,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三)强化能力建设。应急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完善社会应急力量训练保障体系,规范培训大纲、训练教材、考核标准,组织能力测评和比武活动;探索建立社会应急力量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等共享共用训练资源和联合开展培训演练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依职责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完善应急救援、应急志愿服务预案,开展实案化实战化训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员国家职业资格管理。支持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做好应急动员。组织社会应急力量开展灾区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积极参与监测预警、信息传送、防灾避险、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物资抢运、心理疏导、创伤修复等工作??褂蔽镒时U?,参与预置预储和揽收、运输、配送,以及救援救灾物资接收、分发等工作。做好应急舆论动员,增强灾区群众信心,形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良好氛围。做好应急科技动员,建立关键应急技术装备资源数据库,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与有科技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资源保障联动机制。(五)规范救援行动。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建立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以下简称现场协调机制),落实必要的工作和保障条件,平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当发生重特大灾害时,相关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单位根据灾情和本级人民政府指令及时启动现场协调机制,利用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等信息平台,向社会发布灾区救援需求信息,并掌握处理救援、救助信息,为社会应急力量参加抢险救援行动提供信息咨询、报备统计、任务管理、装备物资补充协调、救援和撤离灾区保障等支持,确保救援救灾秩序。(六)坚持正向激励。注重在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等工作中发现优秀社会应急力量,对政治素质过硬、组织基础扎实、现实表现良好、工作实绩突出的,利用多种方式开展表彰奖励活动;结合评选全国道德模范、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最美志愿者和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先进社会组织、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等,开展重大典型的挖掘和表彰工作;对标应急需要、群众期盼,打造高质量的应急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口碑度和含金量,不断释放品牌效应。有关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强化社会影响力和榜样带动力。(七)加强日常管理。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建立健全应急值班备勤、训练演练、预案制定,以及人员、标志、行动管理等制度,保持正规工作秩序;完善队员招募、培训、考核、晋级机制,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应急管理事业中来;建立装备保管、维修、调用等措施,确保装备始终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相关部门要创新管理方式,研究培育应急救援领域志愿服务组织、枢纽型组织等社会组织。(八)开展诚信评价。研究完善社会应急力量参加应急管理工作诚信评价制度,建立指标体系,开展等级评定;健全完善多部门、多主体联动评价机制,实现评价情况互通、诚信等级互认,将诚信评定情况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和落实资助、扶持、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完善惩戒约束措施,对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不服从指挥调度、虚报瞒报情况、违规发布信息、盲目组织救援等不良行为的社会应急力量予以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三、组织实施(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指导具备条件的社会应急力量设立党的基层组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党建引领社会应急力量发展,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保证发展的正确方向。突出社会应急力量骨干人员培训,不断强化为党工作、为国家服务、为人民奉献的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应急力量思想政治工作,关注队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组织开展为社会应急力量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活动。(二)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坚持把社会应急力量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动纳入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加强统筹协调,科学配置资源,实施分类指导,强化督促检查,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大建设保障工作,为社会应急力量开展业务培训、装备更新、能力建设等提供支持服务。加强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工作,积极探索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三)培养应急工作作风。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培育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强化诚信教育,在参与应急管理工作中说真话、报实情、干实事;培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加强养成教育,注重从一点一滴抓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在任务面前闻令即动、快速反应;培育令行禁止的战斗作风,强化纪律教育,注重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锻炼队伍,塑造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担当作为的良好形象。本意见主要对从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应急志愿者等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明确了有关要求;相关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指导管理的,从事防灾减灾救灾活动的组织可参照本意见执行。应急管理部 中央文明办民政部 共青团中央 2022年11月3日来源:应急管理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