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共青团新时代未成年人?;すぷ鞯囊饧返耐ㄖ?/div>2023-02-09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共青团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青联发〔202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少工委: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すぷ髦匾甘九揪?,扎实落实《国务院未成年人?;すぷ髁斓夹∽楣赜诩忧课闯赡耆吮;すぷ鞯囊饧?,进一步加强共青团新时代未成年人?;すぷ鳎纸豆赜诩忧抗睬嗤判率贝闯赡耆吮;すぷ鞯囊饧酚》⒏忝?,请认真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2023年1月17日关于加强共青团新时代未成年人?;すぷ鞯囊饧匕;の闯赡耆?,是党赋予共青团的重要责任。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すぷ髦匾甘九揪瘢德涫怠豆裨何闯赡耆吮;すぷ髁斓夹∽楣赜诩忧课闯赡耆吮;すぷ鞯囊饧?,就进一步加强共青团新时代未成年人?;すぷ?,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すぷ骶霾卟渴?,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しā贰ⅰ吨谢嗣窆埠凸し牢闯赡耆朔缸锓ā泛汀吨谐て谇嗄攴⒄构婊?016—2025年)》赋予共青团组织的关爱?;の闯赡耆酥霸鹨逦?,适应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顺应新时代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新特征,把握新时代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新内涵,有效发挥组织优势,聚焦重点善作善成,切实将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融入共青团“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高质量?;の闯赡耆松硇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2. 工作原则——坚守育人初心。牢牢把握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把引领未成年人思想成长、政治进步贯穿工作始终,用心用情服务、?;の闯赡耆?,使广大未成年人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茁壮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守土有责。根据共青团、少先队职责定位,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规划要求及分工安排,准确把握工作边界场域,积极围绕思想引领、政策倡导、关心服务、权益维护等深入开展未成年人?;すぷ?。——坚持协同配合?;斡敫骷段闯赡耆吮;すぷ骰?,加强与成员单位密切沟通、协同发力。各级共青团、少先队和青联、学联组织主动作为,并广泛培育带动社会力量、挖掘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3. 工作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出台一批优先保护、重点?;の闯赡耆说恼呔俅?,深化开展一批贴合未成年人成长发展需求的工作项目,精心培养一批熟悉政策、善于实践的未成年人?;すぷ鞫游椋菇ㄐ纬晒睬嗤?、少先队、青联、学联组织协同高质量参与未成年人?;さ墓ぷ鞲窬?,切实保障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使广大未成年人理想更远大、信念更坚定、身心更健全、素质更全面,使共青团、少先队更好成为广大未成年人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二、主要任务1. 加强思想引领。聚焦共青团、少先队根本任务,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采用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引导方式,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圩?。强化政治启蒙,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启发式学习,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引领未成年人厚植听党话、跟党走的朴素情感。培塑爱国情怀,组织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抓住重大节庆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节点开展主题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激发未成年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注重道德培育,汲取善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红色精神谱系、传扬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体验参与,引领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加强政策倡导。立足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感知未成年人温度、传递党和政府温暖,推动健全未成年人?;し烧咛逑?。参与法律体系完善,积极参加未成年人?;は喙胤芍捶觳?,推动健全未成年人?;さ胤叫苑ü妫砗椭С治闯赡耆瞬斡肓⒎ㄐ?、意见征集。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纵深实施,提升各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运转效能,广泛倡导、大力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围绕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托育、托幼、教育、健康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动制定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普惠性政策。广泛联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开展专项调研,推动代表委员在各级“两会”上提出相关建议提案,促进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关注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深入开展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课题研究,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交高质量资政报告。3. 加强关心服务。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生命线,围绕未成年人成长特点、现实需求、难点痛点,千万百计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聚焦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深入开展生命教育、自护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开展有组织的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帮助未成年人提升合作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护能力,锻炼强健体魄、做到自信达观。聚焦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提升,落实“双减”工作总体部署,组织科创教育、文化体验、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涉案失管未成年人等群体,向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投射更多目光心力,注重日常关护帮扶,探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以及重大家庭变故中未成年人应急救助响应机制?;斡刖换闯赡耆送缈占洌中嵘闯赡耆送缢匮?。4. 加强权益维护。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动建立未成年人权益维护社会支持体系,深化“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充分发挥团属青年社会组织作用,示范引导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环境。稳妥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事件响应工作,履行各级团组织、团属阵地发现和报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事件义务,积极回应、稳妥参与处置冲击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件。加强权益受损未成年人救济工作,积极挖掘整合团内资源,依托团属基金会、各类公益平台募集社会资源,综合提供心理抚慰、法律援助、物质帮扶等服务。三、重点项目1. 生命安全守护行动。常态化组织“12355青春自护”教育,聚焦性侵、拐骗、学生欺凌等不法侵害,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地震、洪涝灾害、火灾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通过深化“少年警?!被疃⒆橹喂劭破战逃∷?、举办专业培训、开展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提升未成年人自我?;ひ馐丁⒂北芟漳芰妥跃然ゾ燃寄??;盖胂喙亓煊蜃ㄒ等耸康H紊傧榷有M飧ǖ荚?、专项行动志愿者等,凝聚守护未成年人安全的社会力量。制作高质量自护主题教育文化产品。2. 心理健康守护行动。持续推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提质增效,打造全国网络平台,提供公益性、专业化心理服务。丰富12355线下活动载体,持续开展“12355中高考减压活动”、“12355健康守护行动”等,坚持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帮助未成年人提升心理素养。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同伴支持体系,发挥班级团支部及时发现报告未成年人苗头性心理问题职能。常态化联系心理专家、心理专业志愿者等工作力量,跟踪研究未成年人心理状况特点,研发适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强化服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专业支撑。3. 网络素养提升行动。组织未成年人学习网络行为规范、文明礼仪,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文明健康上网。帮助未成年人提高网络防沉迷意识,合理适度使用网络。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帮助未成年人提升网络信息甄别能力、思辨能力,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传播正能量,理性参与网络活动,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争做中国好网民。组织未成年人学习网络法律法规,远离网络违法犯罪,增强防范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刮闯赡耆送缡褂们榭瞿甓鹊鞑?,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产品供给,持续推出网络素养公开课,依托共青团、少先队新媒体矩阵推广传播。4. 法治意识提升行动。深化“全国青少年学法用法网上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从小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自觉??鼓D夥ㄍ?、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组织未成年人旁听庭审、实地观摩,沉浸式体验感受司法过程和司法实践,提升内心深处对法律的敬畏感。加强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普法产品供给,善用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学习并广泛宣传宪法和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5. 困境群体关爱行动。推进新时代希望工程提档升级,聚力帮助困难家庭未成年人“有学上”、“上好学”,持续为未成年人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深化实施“七彩假期”、“七彩四点半”等假期和课后托管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动员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群体,着力面向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学生提供课业辅导、课后陪伴等服务。深化“情暖童心”共青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高质量建设“童心港湾”,做好“童伴妈妈”的选聘用管等工作,面向留守儿童常态化开展亲情陪伴、情感关怀、自护教育、励志教育等关爱服务。建好用好流动少年宫、社区少年宫、“青年之家·红领巾学堂”等阵地载体。四、工作保障 1. 强化工作机制保障。着力构建职责明确、协同高效的共青团未成年人?;すぷ髟诵谢疲纬扇ㄒ娌棵徘M吠吵?、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事业单位有效支持的工作格局,推动工作有效、有力、有序开展。各级共青团组织应明确1名负责同志统筹领导未成年人?;すぷ?,将相关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注重过程督导。2. 强化工作协同保障。各级共青团组织应立足组织化工作模式,积极配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牵头部门,围绕任务分工有效联动相关部门,加强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拓展社会化工作路径,广泛联系热心未成年人事业的专业化社会组织、志愿力量,通过购买服务、推荐先进等形式将其牢牢凝聚在身边,协同开展未成年人?;すぷ?。3. 强化工作资源保障。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大力挖掘团内资源,为未成年人?;すぷ髯ㄏ钐峁┚驯U稀⒄咸峁┳试垂└?,依托团属基金会拓宽工作资金和物质来源?;仙缁嶙试矗ü诔锏确绞较钅炕杓瓶构睬嗤盼闯赡耆吮;すぷ?。特别注重各类工作资源向基层共青团组织倾斜,强化资金支持和荣誉激励。来源:中国少年先锋队官网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一周年——带你回顾“九大重点”2023-02-09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怎么办?国家卫健委2023版指南来了2023-02-09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改善,进一步降低生长迟缓率,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指南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辅助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仍是当前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指南明确,生长迟缓是指由于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身高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身高界值范围,属长期性营养不良。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4.8%,6至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1.7%。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城乡差异一直较为明显,农村约为城市的2至3倍。指南指出,生长迟缓影响儿童青少年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出现体能下降、学习表现不佳等,严重时容易导致罹患腹泻、肺炎等疾病,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还可能影响其成年后的身高,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降低劳动生产能力。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仍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指南的制定充分考虑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食养原则和建议,并结合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特点列出可供选择的食物推荐、食谱和食养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参考选用。定期检测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有助于及时了解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的动态变化。指南建议,依据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至少动态纵向追踪观察6个月(最好12个月),根据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速率或生长曲线的偏离情况,评估其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指导方案。同时,详细了解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状况,科学评估个体膳食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指导家长和儿童青少年制定适宜的膳食计划,避免强制进食。指南提示,对于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儿童青少年,必要时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剂。长期生长发育不理想、改善效果不明显或疾病原因导致生长迟缓的儿童青少年,应到医院就诊。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2至17岁儿童青少年的家长和校医等,为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辅助预防和改善提供食养指导,不可替代药物治疗。倡导规律运动和食养相结合指南指出,适宜的身体活动可增强食欲,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青少年,可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有助于身高增长。充足的睡眠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功能不良会影响睡眠,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出现身材矮小。应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在食养方面,指南建议,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食物选择应全面、均衡、多样。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充足。每餐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食养方中选用的食药物质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惫椅郎】滴泄馗涸鹑怂?,可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的建议下,根据儿童青少年具体情况选择具有健脾、开胃、消滞、益肾等作用的食药物质,如麦芽、山楂、莲子、芡实、山药等,以及相应的食养方。指南特别指出,非疾病原因导致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常涉及挑食、偏食等原因,日常配餐过程中要注重同类食物互换,丰富食物品种,并注重蔬菜的颜色和品种搭配。来源:新华社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典型案例2023-02-07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民政部工作安排,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专项行动、严格执法监督、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等多种举措,切实履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职责,认真做好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将近年来各地办理的10个相关典型案例公布如下,供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参考?! ∫?、广东某联合会违规开展评比表彰被行政处?! 净景盖椤?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某联合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广东企业500强”、“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广东省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等评比表彰活动,利用签订“咨询培训服务确认书”“认刊书”“服务协议书”“合作协议”等方式变相违规收费2900多万元。 【处理结果】2020年8月,广东省民政厅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对该联合会作出限期停止活动三个月、没收违规收取的费用的行政处罚,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镜湫鸵庖濉康持醒搿⒐裨焊叨戎厥悠姥∑澜惫ぷ?,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评选评奖活动管理。本案中,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严厉查处社会团体以评选评奖之名收费敛财,体现了民政部门对行业协会商会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对于行业协会商会乱评选评奖、涉企违规收费风险起到了警示作用?! 《⑸蕉彻こ讨柿堪踩嵋蛭ス媸辗蚜膊频刃形怀废羌恰 净景盖椤?020年6月,国办督查组及山东省潍坊市民政、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联合检查发现,潍坊市某工程质量安全协会存在利用政府部门行政权力垄断资料员、见证员培训发证并收取费用,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并变相收取费用,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借用政府行政权力垄断铭版制作业务并收取费用,财务管理混乱、违规为其他单位和个人报销大量款项等违法事实?! 敬斫峁?021年6月,潍坊市民政局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对该协会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 镜湫鸵庖濉拷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税降费工作,对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多次作出安排部署,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围绕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本案中,登记管理机关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职责严厉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行为,坚决打击行业协会商会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乱象,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贡献力量?! ∪⒔髂场敖┦汀鄙缁嶙橹怀废羌恰 净景盖椤拷魇【暗抡蚴心炒俳岢闪⒑?,其法定代表人、会长于某某因违法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之后该促进会工作停摆、失序失管,多年未按照规定参加年检,部分人员打着促进会旗号四处活动、招摇撞骗,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被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纳入活动异常名录,成为“僵尸型”社会组织。 【处理结果】2022年1月,景德镇市民政局按照民政部和江西省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联合公安、商务等部门展开情况摸排和调查取证,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该促进会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 镜湫鸵庖濉课钊牍岢瓜敖阶苁榧枪赜谧帕Ψ婪痘庵卮蠓缦盏闹匾不熬?,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决策部署,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本案中,登记管理机关认真落实上级部署,联合有关单位共同执法,依法对该促进会撤销登记,清理了挤占社会资源的社会组织,消除了潜在的社会风险隐患?! ∷摹⑻旖蚰炒壬苹鸹嵋蚨酝饨杩畹任シㄐ形坏跸羌侵な椤 净景盖椤刻旖蚴心炒壬苹鸹岢闪⒌羌呛?,副理事长叶某某利用职务便利,操纵基金会,以借款名义私自将基金会165万元慈善资金转移至自己名下某公司账户。被发现后,该慈善基金会拒不执行民政部门追回慈善资金的改正要求。同时,该慈善基金会还存在慈善活动年度支出比例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行为?! 敬斫峁?022年7月,天津市民政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有关规定,对该基金会作出了吊销登记证书的行政处罚,并将案件相关材料移送天津市有关公安机关,对叶某某涉嫌挪用基金会资金的行为立案侦查?! 镜湫鸵庖濉扛荨吨谢嗣窆埠凸穹ǖ洹贰吨谢嗣窆埠凸壬品ā返墓娑ǎ鸹崾粲谖婺康纳枇⒌木柚ㄈ?,基金会的财产属于捐助财产、慈善财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民政部印发的《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规定,基金会不得向个人、企业直接提供与公益活动无关的借款。实践中,一些基金会的资金以借款的名义外流并失去控制,危害到慈善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本案中,登记管理机关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对危害慈善财产安全的行为严厉打击,对基金会予以吊销登记证书的行政处罚。在此基础上,登记管理机关依托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根据有关规定将叶某某涉嫌挪用慈善资金的证据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有利于震慑侵害慈善财产的不法行为,加大追回公益慈善资金的力度,努力保障慈善财产安全,同时也是社会组织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五、安徽某教育基金会被处罚后整改到位恢复正常运转 【基本案情】安徽省某教育基金会因内部管理问题,长期未能正??够疃R蛄窗垂娑ú渭幽昙?,2022年1月,安徽省民政厅拟对其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鸹峄浜系鞑?,认真开展整改,提出经多方努力,已经完成内部整顿,并争取到了资金支持,希望减轻处罚,积极为慈善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处理结果】2022年2月,安徽省民政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对该基金会减轻处罚,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进一步约谈基金会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目前,该基金会已按规定完成相关整改工作,走上了正常运转轨道?! 镜湫鸵庖濉扛荨痘鸹峁芾硖趵贰痘鸹崮昙彀旆ā返墓娑?,对该基金会的违法情形,登记管理机关是可以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本案中,该基金会积极配合调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整改效果,有意愿、有条件继续从事慈善事业。登记管理机关经商业务主管单位,依法对其作出减轻处罚的决定,没有一罚了之、一撤了之地机械执法,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和风险隐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重要论述精神,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的原则,努力做到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执法办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 六、上海某发展中心弄虚作假骗取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被撤销许可 【基本案情】2021年9月,上海市民政局接到杨某举报,反映上海某发展中心2020年11月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过程中,存在伪造杨某签名、虚构理事会决议等弄虚作假、骗取变更登记的违法行为?! 敬斫峁可虾J忻裾指荨吨谢嗣窆埠凸姓砜煞ā贰睹癜旆瞧笠档ノ坏羌枪芾碓菪刑趵返墓娑ǎ废俗加韪梅⒄怪行谋涓ǘù砣说男姓砜?,同时责令限期整改,做好善后事宜。 【典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撤销登记。根据上述法律、法规规定,本案的情况属于登记管理机关对已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的撤销。登记管理机关经过充分调查取证,撤销了变更登记行政许可,既纠正了违法行为,又维护了被冒用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相关矛盾纠纷的发生?! ∑?、浙江某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根据有关国家机关意见被撤销登记 【基本案情】2019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某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办非企业单位)因违反医疗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被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吊销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已不再具备《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成立条件。 【处理结果】2019年7月,余杭区民政局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六条、十七条的规定,向该单位发出《行政告诫函》,提醒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后该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算,办理注销登记。经函询,业务主管单位认为应当对其撤销登记。2019年12月,余杭区民政局对其予以撤销登记?! 镜湫鸵庖濉俊睹癜旆瞧笠档ノ坏羌枪芾碓菪刑趵返诙豕娑?,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本案中,登记管理机关通过日常监管,发现了被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后不再具备成立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充分履职尽责,先是主动提醒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后商业务主管单位依法予以撤销登记,避免该组织成为“僵尸型”社会组织,化解了社会组织领域的潜在风险?! “恕⒑颖蹦持耙蹬嘌笛K阶宰梅ㄈ说羌侵な?、印章被行政处罚 【基本案情】河北省某职业培训学校(民办非企业单位)2014年登记成立后,内部治理不健全,法定代表人牛某平日自称学校所有者,个人掌控法人登记证书、印章的使用。2020年5月,未经学校理事会决议同意,牛某以学校名义与张某签订了《学校(法人)转让合同书》,注明“牛某将经营的河北省某职业培训学校所有权变更为张某”,包括“学校名称、法定代表人、权力机构、学校证照及章程等相关文件、材料、证件等”全部变更、移交给张某名下。在未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的情况下,牛某将法人登记证书、印章等交给张某控制使用,并收取张某费用。 【处理结果】2022年4月,河北省民政厅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针对该职业培训学校出借法人登记证书及印章的违法行为,作出停止活动三个月的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封存其法人登记证书、印章和账务凭证。 【典型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属于非营利法人、捐助法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开展活动。发起人为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投入的财产属于捐赠财产,不能换取类似企业的“股权”,如要变更法定代表人必须通过理事会作出决议并依法办理变更登记,不能私自“转让”。法人登记证书、印章作为单位的重要凭证,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使用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防范证章不当使用、非法转让等风险。本案中,登记管理机关经过充分调查,根据掌握的事实和证据,依法对出借法人登记证书及印章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纠正了牛某的违法行为,有效化解了潜在的风险隐患?! 【拧⒎欠ㄉ缁嶙橹笆ピ技以敖袒帷薄鞍⑺估佳谩北灰婪ㄈ〉蕖 净景盖椤?017年2月以来,李某、韩某某等人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成立非法社会组织“圣约家园教会”,擅自发展教徒,组织聚会,收取奉献金。期间,李某、韩某某等人又依托“圣约家园教会”建立“阿斯兰学堂”,招收多名教徒子女接受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的幼儿、小学教育并收取学费,蛊惑教徒不让子女接受国家义务教育?! 敬斫峁?022年8月,尧都区民政局根据民政部《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将“圣约家园教会”“阿斯兰学堂”依法取缔?! 镜湫鸵庖濉抗乙婪ū;ふ5淖诮袒疃诮掏盘逵Φ币勒展疑缤殴芾淼墓娑ò炖淼羌?。本案中,“圣约家园教会”“阿斯兰学堂”未经登记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宗教活动,违反了宗教事务管理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法规的规定,属于非法社会组织开展的非法宗教活动,存在较大的政治风险。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将其取缔,维护了辖区社会组织和宗教活动秩序,维护了国家教育制度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十、非法社会组织“河南省蒙古族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被依法取缔 【基本案情】2021年2月,河南省民政厅接到投诉举报,反映“河南省蒙古族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未经民政部门登记,在全省多处非法主办或主持民族祭祀,涉嫌开展非法社会组织活动?! 敬斫峁?021年4月,河南省民政厅依据《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的规定,依法作出取缔决定,并在民政厅网站予以公告。 【典型意义】以姓氏、宗族等为名义开展活动,是执法实践中常见的非法社会组织类型。不法分子常借此招摇撞骗,侵犯人民群众财产权益,并容易成为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本案中,“河南省蒙古族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未经登记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违反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法规的规定,属于非法社会组织,并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将其取缔,净化了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文化安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 ±丛矗好裾抗偻?/div>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精康融合行动”解读2023-02-03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工作机制不顺、资金投入不足、专业力量不强等问题,亟待深化以社区融合、家庭服务、居家照料为核心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为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康复服务,2023年1月初,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印发了《关于开展“精康融合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今后三年全面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做出部署。日前,民政部官网发布了对这一通知的深入解读。 为何开展“精康融合行动”? 解读文件指出,精神卫生既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精神障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低治疗率、低康复率的特点,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负担。社区康复服务是改善和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与参与能力和就业能力,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2017年,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80%以上的县(市、区)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但据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三部门联合摸底调查显示,目前仅30%左右的县(市、区)开展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推进情况与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开展“精康融合行动”,是切实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实现2025年任务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康复服务,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营造安全、平稳、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 开展“精康融合行动”意义是什么? 文件指出,开展“精康融合行动”首先是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的重要举措。民政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牵头部门职责作用,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精康融合行动”,主要目的是多方引导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康复等关爱服务体系,营造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降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复发率、致残率和肇事肇祸率,切实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二是打通“医”“康”循环的迫切需要。由于精神疾病特点,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更需要长期康复,尤其是社区康复。但我国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缺位,长期以来“重治疗、轻康复”模式影响了工作整体开展,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因缺少必要的生活、社交等技能训练和过渡性服务,难以较好地融入社会,进而导致病情反复,出现“旋转门”现象。针对精神卫生治疗和康复环节衔接问题,《通知》提出,将着力推动建立完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康复对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转介服务机制,建立医康双向转介绿色通道,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三是明确资源整合和规范发展的工作方向。近年来,各地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服务供给不足、投入不足、人才短缺、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运营压力大、转介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仍较为突出?!锻ㄖ诽岢?,将进一步通过统筹各类服务场地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等方式增加服务供给;将建设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加强服务过程监管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将通过规范评估和登记转介服务、建立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指标、整合形成全国统一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国家转介服务信息平台等方式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发展。针对当前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通知》明确了分年度任务目标,提出了六大行动19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指明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目标、重点、方法和内容。如何保障政策落到实处?据介绍,下一步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将从四方面加快推动《通知》落地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厘清民政、财政、卫健、残联之间的职责边界,切实解决职责划分不清、部门协调不畅的问题,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行动稳妥有序推进。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以奖代补”政策。三是制定行动方案。民政部将指导省级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细化深化实化推进方案,报民政部备案。压实工作责任,形成抓落实的上下合力。四是加强督促落实。民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对推进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通报各地进展情况;适时征集发布一批优秀案例,确定一批基础扎实、示范性强的重点城市,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年要抓牢两个重点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3-02-03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发布,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其中,来自就业和产业的收入占比超过80%,成为带动脱贫人口增收的主要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2023年,要抓牢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两个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谈道,(2023年)抓好3.5万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地要持续跟踪监测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国家乡村振兴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搬迁人口新增住房需求等现实问题。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局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深入实施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国家乡村振兴局将组织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及时掌握帮扶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发布:乡村教育多项指标进步明显2023-02-0212月25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以下简称《报告》),调研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1199.20万人,与2012年相比减少1071.87万人,减幅达47.20%。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育多项发展指标进步明显,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支出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均衡问题?! ≌夥葜泄┐褰逃摹叭晏寮毂ǜ妗?,采用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采集到了30余万份数据,同时结合国家统计数据研制完成。报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全景式描摹?! ∨┐逖敖逃焖俜⒄?,“十四五”期间在园幼儿达峰值 《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8.1%,农村(包含镇区加乡村,下同)幼儿园数量占2/3。2021年全国有幼儿园29.5万所,比2012年增加11.4万所,十年间增长62.67%。农村幼儿园数量占66.21%,依然是学前教育大头?! ∽酆峡悸俏夜律丝谑康某中跎俸脱敖逃占八降牟欢咸岣?,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在园幼儿数量将达到峰值,并呈平稳下降态势?! 侗ǜ妗废允?,乡村教育部门和事业单位办幼儿园数占57.87%,全国在园幼儿普惠率达87.78%,普惠性学前教育是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学前教育服务?! 〈送?,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增幅缓慢,学历层次继续提高。2021年全国有幼儿园专任教师307.66万人,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增长缓慢。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7.60%,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增幅最大。学前教育经费大幅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全国幼儿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为3050.22元,比2017年的2431.70元增长了25.4%。其中,一半经费投入到了农村?! ∷媲ㄗ优允∧诹鞫鳎懦删投劣诠煅! 侗ǜ妗废允荆?021年全国义务教育在校生数达1.58亿,比2012年增加1339.34万人。2021年小学教育城镇化率达79.15%,初中教育城镇化率达87.85%,义务教育总体城镇化率达81.91%,分别比2012年增加16.82、8.3和13.91个百分点。 “十三五”以来,义务教育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首次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义务教育城镇化进程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 此外,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372.41万人,比2012年减少21.46万人。2021年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90.9%。随迁子女依然以省内流动为主,占57.8%?! ∈∮蚰诮淌δ炅浣峁狗植疾痪狻 ?021年全国有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1057.19万人,比2012年净增148.21万人。但是,全国小学平均师班比为2.02:1。其中,城区为2.04:1,镇区为2.11:1,乡村只有1.88:1,乡村小学专任教师配置又显不足;全国初中平均师班比为3.83:1。其中,城区为3.60:1,镇区为3.83:1,乡村为4.52:1,乡村初中存在相对超员情况?! ?020年对全国31个省份21278名教师调查显示,29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例,乡村为22.2%,镇区为21.3%,城区为16.1%,乡村高出城区6.1个百分点,呈现年轻化走势。但是,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依然严峻,55岁以上教师占比,乡村为8.8%,镇区为4.5%,城区为3.3%,乡村高出城区5.5个百分点?! ≮净越樯?,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省域内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并不均衡,在一些未实施“特岗计划”的县,29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比不足10%,而55岁以上老龄教师占比却高达33.8%,最高的超过50%?! 侗ǜ妗坊瓜允?,义务教育阶段连续工作10年教师获得一级教师职称的机会,城区为5.3%,镇区为4.0%,乡村为3.5%,城区显著高于乡村。此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4295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38.02%?! √剿鞣舷绱迨导实慕逃母铩 〗刂?021年年底,全国31个?。ㄇ?、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895个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当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新发展目标?! ∮搿盎揪狻毕啾?,“优质均衡”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着力补齐短板、兜住底线,提升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的教育水平。邬志辉说,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提升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简单地解决某一因素就能达到?!笆奈濉逼诩洌ㄉ韪咧柿拷逃逑档亩贪逶谂┐?,而在农村教育质量影响因素中,乡村家长教育经验、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乡村教育环境、乡村儿童健康营养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与改进?! 熬」芄乙丫叫鎏酥荚谔嵘┐褰淌χ柿康挠攀こ獭⑶渴苹?、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等,但相关政策效果要显现需要一定的周期。更为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模式更适合于乡村教育,还没有形成共识,还需要广大乡村校长、教师及相关群体积极探索。”邬志辉表示。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尊重乡村儿童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的,最好的学习,一定是在熟悉的社区和生态环境中完成的?!壁净蕴寡裕匦肷钊胩剿鞣舷绱逖L氐愕脑诘鼗萄J?,尊重儿童的经验,尊重地方的教育资源,尊重乡村小班教学的特点,鼓励和激发乡村学校校长、教师勇担乡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使命,拥抱现代教育理念和方式,系统性重塑乡村教学与学习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道路?! 豆饷魅毡ā罚?2022年12月26日 08版)腾讯基金会捐赠1.5亿元,助力全国农村防疫2023-02-02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统筹下,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腾讯公司发起农村防疫计划,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总额1.5亿元,通过一线物资捐赠、乡村医生培训、在线义诊等方式,助力全国30个省份19778家农村敬老院和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防疫。1亿元聚焦全国农村“一老一小”每个敬老院一台制氧机成标配腾讯公司与民政部发起总额为1亿元的防疫专项支持计划,整个行动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包括当前最紧急的农村养老机构的防疫物资支持、后续培训和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以及在民政部指导下开展的其他防疫支持项目?! ⌒卸谝唤锥卧诿裾?、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指导下,聚焦防重症,覆盖全国30个省份19778家农村敬老院,每家敬老院捐赠1台制氧机、2台血氧仪和10个氧气袋等物资设备。第一批优先保障收住人数较多的农村敬老院,共计6667家,其他农村敬老院在春节后陆续得到保障。项目联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慈善联合会共同执行。第二阶段聚焦提升乡村敬老院防疫能力,包括资助护理设备、开展人员培训等。5000万元保障困难群众160个帮扶县获“守护包” 此外,腾讯公司联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起“乡村振兴活水计划·困难群众防疫关爱行动”,针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疫情严重地区,着重向农村脱贫户、边缘户、五保老人等困难群体和“一老一小”(65岁以上老人、儿童)提供关爱帮扶?! 肮匕卸卑ㄈ糠郑皇俏讶褐诰继峁┘比币搅莆镒?,包含退烧药、止咳药、消毒液等在内的“健康守护包”,分为成人版和儿童版;二是“腾讯健康”紧急上线新冠在线义诊平台,为全国农村地区居民免费提供新冠在线问诊服务和应用指导;三是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及众多公益机构一起开展“农村地区新冠病毒感染诊疗和服务培训”?! ∽?022年12月21日起至今,腾讯方面已向宁夏、吉林、贵州等全国多个省市发放三万个“小红花防疫包”,联合各地公益慈善组织及药店对超过两万个困境家庭提供医疗资助?! 〕匀绱宓拇蠊婺T?,腾讯员工也积极响应乡村防疫,组织了1000位“小红花志愿者”,回乡为亲邻带去防疫包、组织在地志愿者开展使用血氧仪等培训。有近200名腾讯志愿者参与献血,尽绵薄之力缓解血库“告急”?! √谘都鸥呒陡弊懿?、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表示,腾讯一直在关注农村地区的防疫,不管是眼下的紧缺物资,还是长线的技术支持,希望能助力农村地区疫情平稳压峰过峰,共同打赢疫情防控硬仗。(来源:公益时报,记者: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