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っ媪傺暇粽?专家:应实现儿童福利普惠化2014-10-27年仅17岁的女孩玛拉拉·尤萨夫扎伊获得了2014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她用坚持学习和写博客的方式,对抗和批判塔利班禁止女童上学的极端政策;她曾经在校车上遭到塔利班恐怖分子枪击,子弹击中了她的头部;她经历浩劫重生后,继续为女孩们争取受教育的权利,用“铅笔比枪支更有力量”的名言身体力行并感召着全世界的人们…… 一个小女孩,在一个弱小家庭的支持下,几乎是只身对抗极端势力和恐怖分子,既可敬,又可怜??删吹氖?,她和她家庭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念与卓越贡献;可怜的是,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的祖国没有给予她充分的温暖与力量。 与玛拉拉相比,生活在中国的她的同龄人是幸运的,至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得到法律?;さ摹H欢?,在经济社会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儿童?;っ媪俚奶粽绞茄暇模侍馐遣锌岬?。 一方面,传统的家庭?;ぴ谌趸?。首先是家庭小型化趋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平均人口规模下降到3.1人,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收缩了35%左右,已经相当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户均人口规模,依靠大家庭甚至是大家族来?;ざ奶跫芴迳喜痪弑噶?。 其次是家庭分裂化趋势,离婚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7%攀升至近年的2.5%,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甚至一度超过了35%,离婚家庭的儿童在生活水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在遭受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相当一部分不能随迁的农民工子女,与父母天各一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乃至安全都难以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辍学、童工、虐待、性侵害等情况屡屡出现。 再次是家庭功能及其发展能力弱化趋势,维持家庭正常运转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问题单靠家庭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解决,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尚且常常遇到困难、甚至陷入困境,也就难以帮助更需要关心、?;ず头龀值亩?。 另一方面,国家的?;ず捅U霞毙杞徊郊忧?。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早已实施,三部期限10年的《儿童发展纲要》先后颁布,高规格的妇女儿童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及机制不断健全,但儿童?;さ闹贫忍逑?、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还是有继续改进的余地。 从制度上看,儿童被保障的主要是“底线”权益,如义务教育、人身安全、困难救助、母婴保健等,享有的发展型和福利型权益非常有限。儿童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被遗弃的孤残儿童,广大普通儿童还没有普遍地享受到儿童福利。相关制度的直接惠及对象是儿童,而其生活的载体——家庭——却很少获得有力的扶持,如前所述,在家庭?;と趸奶跫?,很多好的制度安排难以通过家庭这一中间载体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从机制上看,国家、家庭和其他社会主体的权责分工不甚清晰,模糊地带较多,客观上形成了?;さ拿で?。比如,因道路障碍无法正常上学的情况,负责解决问题的应该是教育、交通部门还是监护人?又如,父母处于重病、服刑、失踪等状态的儿童,事实上无人照料,却无法纳入国家保障的福利体系,社区或社会组织的照料又跟不上(少数先行地区除外)。再如,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施暴的家长往往只是被批评教育,而不会受到强制性的惩戒,除非找到既有意愿又有资格的监护人将其替代,否则结果通常是儿童继续受到虐待,国家不能“夺回”她的孩子,社会组织也没办法“多管闲事”。 从政策上看,促进儿童发展的职能分散于30多个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统筹协调难度不小,碎片化凸显,导致整体合力不足。各家对儿童?;ぁ⒈U?、福利,对儿童权利、权益、需求,甚至对儿童的年龄标准都缺乏统一认识,客观上存在政策不衔接的问题。 家庭对儿童的?;げ涣Γ叶远谋U喜还怀浞?,社会力量的补位又不足,一幕幕的惨剧和悲剧就难以被阻止。更可怕的是,今天的不幸将导致对未来的持续负面影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曾说:“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器官,一个残酷的开始就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得奇形怪状。受了伤害的儿童的心,可能会永远萎缩得像桃核一样坚硬并布满深沟,或者溃烂地埋藏在体内,即便是最普通的事情也很容易激怒他或是令他再受伤害?!?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玛拉拉和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尔蒂,鲜明地向世人强调,儿童不仅是单个家庭的,更是一个社会的、整个国家的乃至全世界的宝贵财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6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国积累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时候更加重视促进儿童发展、推进儿童政策的福利化、实现儿童福利的普惠化了! 笔者强烈建议:将中国的全体儿童纳入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范围,让每一个儿童沐浴在国家福利的阳光下;将儿童所依托的家庭纳入公共政策的扶持范围,让每一个家庭在国家的帮助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将儿童福利和家庭发展纳入党政各部门的政策视野,让每一个社会细胞既能享有充分的发展权、又有助力国家发展的通畅渠道。 来源:凤凰公益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a/20141027/40847756_0.shtml
-
一半以上在农村活动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事业2014-10-24“今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明确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0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介绍了“扶贫日”和社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 据郑文凯介绍,社会组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参与了扶贫济困类的扶贫事业,特别是在农村活动的社会组织,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的。 设立“扶贫日” 释放社会扶贫的巨大潜力 郑文凯强调,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据郑文凯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目前我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二是贫困程度还比较深,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三是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是我们难啃的硬骨头,是我们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所以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扶贫攻坚战。 郑文凯强调,设立“扶贫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 他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能力、有意愿参加扶贫济困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越来越多,也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释放社会扶贫的巨大潜力,来凝聚各方面参与扶贫事业的巨大能量。“扶贫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号召全社会来学习身边的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政府主导并引领 社会积极参与 郑文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对我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我们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非常重要的一个鲜明标志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 在政府主导方面,首先,中央和国家机关各个单位都积极承担了定点扶贫的任务。到2012年底,中央国家机关等310个单位定点扶贫了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的部门承担16个之多,有的大的央企也承担了六七个不等的重点县的定点扶贫任务,对推动整个扶贫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和资源筹集方面的作用。 其次,国家安排和组织了东西部的扶贫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是90年代中期开始,现在已经有东部18个省、市,也包括一些省会市和计划单列市,承担了对西部10个省市的扶贫协作的工作,它们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援助、经贸合作、人才交流、企业投资兴业、培训等方面,来和扶贫协作的结对地方开展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往来,对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对于增强区域间经济社会的联系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扶贫方面,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也分别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方面,不光是国有企业,各类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全国工商联的“光彩事业”已开展2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各类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社会组织方面,现在各类社会组织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已经超过了50万个,有相当一部分是参与了扶贫济困类的扶贫事业,特别是在农村活动的社会组织,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郑文凯特别指出,社会组织的专业性、资源的优化配置、组织结构,更有针对性,能够把贫困地区、贫困老百姓的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捐赠者的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 培育多元主体 创新完善社会扶贫机制 郑文凯在会上还透露,下一步将继续研究推进出台一个专门指导社会扶贫的意见,明确对社会扶贫的总体要求,包括培育多元主体、推进多种形式,包括表彰激励政策支持这些方面。 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司长李春光还表示,下一步要围绕“扶贫日”这样一个重大的平台,搞几个活动,比如跟团中央和教育部一起,动员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扶贫,就近帮扶;由国资委组织几十家央企帮扶108个革命老区县一万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还要和工商联进一步做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活动,包括进一步深化光彩事业等活动。社会扶贫参与机制里面,也考虑尽快做方案,真正建立一个全国人民都能参与、都能看到,清晰度很强的围绕社会扶贫的网络支撑体系,我们把精准扶贫直接到村、到户、到人的信息,和社会帮扶的信息直接进行点对点的对接,让大家更好地做这项工作。 除此之外,郑文凯强调还要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持续发展。要从社会资源的募集、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公开实施效果评估这些方面,做出一些规定和安排。最终就是要确保所募集到的各类资源特别是资金真正用到贫困地区、用到贫困群众最急需的项目上。 来源:凤凰公益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a/20141024/40845916_0.shtml
-
除了冰桶挑战,还有哪些创意公益?2014-10-24近些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冰桶挑战”,还在不断升温,甚至挑战已经由个人蔓延到集体了。据悉,“冰桶挑战”源自美国,挑战旨在让人们了解并体会“渐冻人”的感受,同时为其募款治病。截至8月30日24点,国内的“冰桶挑战”发起方之一瓷娃娃基金,共收到“冰桶挑战”专项捐款814万余元。虽然质疑连连,但这种创意形式的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渐冻人”这种罕见病。 “粉红丝带” 钟丽缇、邬君梅、李冰冰全裸代言,呼吁关注乳房 2005年10月,两岸三地钟丽缇、邬君梅、李冰冰3位女星全裸出镜,代言2005年度粉红丝带运动,号召公众“爱乳房,爱自己”。那次极具视觉冲击和公益性的封面大片,这是当时中国时尚界一次史无前例的拍摄。她们以此传达的关注女性健康与美的诚挚爱意?!懊恳桓雠硕际敲赖?。而美的前提是健康、完整,所以请珍爱自己,珍爱健康,珍爱乳房?!倍晃始拔裁纯梢越邮苋绱顺叨鹊呐纳悖堑幕卮鹗恰耙蛭酆焖看?!只为粉红丝带!” “玩具再动员” 毛毛虫哥哥带领孩子捐玩具,传递快乐分享爱 公益不单单能帮助贫困、弱势的群体,对参与公益的人同样能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但是有那么多让大人参加的公益项目,针对孩子的几乎没有。于是,毛毛虫和安洁公司共同发起了专门针对孩子的公益基金——“小爱也温暖”。作为中国首家儿童慈善启蒙公益基金,号召孩子捐赠二手玩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环保意识。近期推出的“小爱月月捐”项目,鼓励小朋友每个月都对贫困地区进行捐赠10元,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创新点在于它将重心放在捐赠玩具的孩子身上,让孩子为主导,传递快乐,亲身体验整个捐助过程,从而达到慈善启蒙的目的。 “光头行动” 用光头,和白血病患者在一起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白血病患者,因为疾病的折磨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因为化疗等多种原因会被剃成光头,不能再拥有乌黑靓丽的头发。为了支持和鼓励他们,一些志愿者会主动提成光头,对白血病患者表示支持,同时为他们募款。与“冰桶挑战”不同的是,这种挑战没有点名,也没有强制,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示支持,给他们打气。 “路走捐鞋” 你走路,让孩子们穿上新鞋 公益不能同时与悲情共舞,或者和噱头相伴,还需要走进大家的生活。和健走相连是个不错的选择,参与方便还有助于健康,让公益成为一件养身又养心的事情。“路走捐鞋”就是一个,只要你参与一次路走活动,或者组织一次路走互动,企业会为所有参与人每人捐赠10元钱,为孩子送去跑步鞋。 “行善App” 一边走一边行善,养身又养心 现在手机APP那么多,做公益的也不少,但是想这个有意思又有意义的APP,还真不多。行善就是走了这么一个讨巧的路线,让有意义的公益有意思起来。在手机上打开这个带记步功能的APP,一般每行走1000步,就能指定某合作企业为某公益项目筹1元钱,或者兑换其他的物质捐赠。当然如果你想加大捐赠力度又没时间健走,用摇一摇手机也是可以的! 来源:凤凰公益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a/20141016/40838514_0.shtml
-
崔子研:去行政化不是没有行政2014-10-21近来,有关地方和组织分别出台退离休官员不能担任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以及公益慈善组织必须脱离行政系统等等说法做法,去行政化呼声甚高,舆论纷纷。看来在去行政化问题上还有诸多探讨。 一、去行政化应去行政干预 所谓行政化,是由于社会组织或公益组织,依属行政系统、依靠行政指挥、依赖行政权力,从而妨碍了社会组织或公益组织独立性,也违反社会化、市场化的规律。由于体制原因,中国的社会组织或公益组织大都有行政主管单位,都靠占有资源,垄断系统,而求生存与发展。在社会化问题上,既没充分进入社会,有时还要阻隔社会;在市场化问题上,既没凭自身实力竞争,又没按市场发展而发展。行政为大,行政优先,行政运作,行政资源,行政所得,行政所失,等等。如此赖于行政,行政如此主导,社会、市场如此单薄,当然该去行政化,应该取消主管单位,去除行政干预。 二、去行政化不等于去行政人 近有地方规定,退离休官员不得担任社会组织或公益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此事不够全面。退离休官员做社会组织工作,只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不能占用原来的职务资源,而占着位置不放,巧取利益,厚颜赖位;二是不能利用原来的职务资源,通过原有的职务影响和系统优势,为所在组织谋取不正当的行政资源利益;三是不能利用原有职务资源,强占不该拥有之资源。如退离休官员热心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调动社会资本,协调沟通,发挥余热,面向社会,走进市场,发育公益,推动发展,不但是可取的,而且是应该鼓励的。 三、去行政化不是否定行政 一提去行政化,就有人想到不能和行政沾边,此乃大错特错。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行政的作用不言而喻,没有行政的支持,有些事情也许寸步难行。首说政府购买,这肯定是行政之事,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和许可,购买即为空渺;再说社会组织或公益组织生存与发展,没有政府及各级行政系统的全力支持、政策引导、舆论呼应等,社会组织或公益组织也将寸步难行。究其因,社会组织或公益组织与行政骨肉相连,互辅共成,脱离行政是体制建设,融合行政是发展需要。 四、去行政化重在理念 去行政化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际问题,但总的来讲优先解决的是理念问题。一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定位,政府要将社会组织的功能还给社会,不能越俎代庖,抢位越位;二是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不是无为,而是要支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三是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发展为手段,以弥补不足为职责,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四是行政与社会组织的理论配套,体制衔接,以及与国际接轨等。 来源:凤凰公益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a/20141020/40841408_0.shtml
-
卢德之:现代慈善让资本走向共享2014-10-17在很多公益人眼中,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是一个善于用经济视角思考慈善的人?!白时揪瘛?、“现代慈善”的提出,让卢德之的东方慈善观漂洋过海,甚至成为美国最古老的慈善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也在谈论的新概念。 近日,卢德之现身“京师公益讲堂”,“资本可以走向共享,也必须走向共享?!倍谒闹?,现代慈善正是让资本不断创造财富,不断走向共享的重要途径。 第一个提出捐赠过百亿的民营企业家 “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事业而花钱?!笔锹轮淖颐?。2012年,卢德之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向基金会注资100亿元。“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慈善捐赠过百亿的民营企业家?!北笔Υ蠊嫜芯吭涸撼ね跽褚怠? 1962年出生于湖南的卢德之,大学毕业后当过公务员,搞过政策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担任过国有企业领导并参与国企改制。20世纪末又投身民营经济大潮。 卢德之表示,慈善是一种富人的革命,也应该是资本发展的内在动力。有一种革命是富人革命,是一种打引号的革命,我把它叫做洛克菲勒、比尔·盖茨式的革命,是资本主动的“共享”?!白时揪窈凸蚕硭枷攵际侨死嗝篮玫募壑等∠?,目标都是让资本为多数人服务?!? 互联网推动慈善国际化 卢德之认为,目前中国在发展现代慈善的过程中还存在现实障碍,比如家族基金会成长的相关税收制度不合理,大额捐赠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等,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政府法制建设、监督管理等依托,现代慈善基因会在中国不断生长,比如“未来10-30年,家族基金会将成为最有希望成长和发展的基金会,让家族的精神和创造财富的能力能够传承?!? 此外,卢德之表示,互联网或者类似的平台也将成为推动共享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与渠道?!拔蚁氲降墓蚕砉驶姆绞骄褪谴壬乒驶?。早在一百年前洛克菲勒基金会就来中国建协和医院,帮助中国发展现代医疗事业,直到现在协和医院仍然是中国最顶尖的医院之一。如果说洛克菲勒基金会到中国创办协和医院,具有前瞻性,是慈善国际化的具体体现,那么今天通过慈善的方式,我们也能走出共享人类文明的新路?!? 来源:新华公益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4-10/13/c_127090865.htm
-
不是你的错:儿童遭遇性侵害应怎样应对?2014-10-1612日,再爆北京一打工子弟教师性侵女同学案件。事情发生之后,女生家长表示非常煎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希望女儿能尽早从阴影中走出来,回归健康的生活状态。 近期儿童性侵案频发,仅9月份以来就爆出多起引起全国关注的重大案件。正值天真烂漫的儿童,我们该如何?;に堑陌踩恳坏┓⑸郧中形?,怎样应对最为合适? 不要害怕外界帮助 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的督导周红萍,负责中心的儿童性安全防护教育项目。遭遇性侵后应该怎么办?她表示,不管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遇到这种事情,都应该勇敢地说出来,?;ぷ约?,拒绝性侵行为。尤其是儿童,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或者学校的社工自己受到了伤害。最先了解情况的人应该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帮他保密,避免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不要责怪。及时就医、报警,如果可以的话,做伤情鉴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常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伤害,尽量联系心理咨询师等帮助他。这样是比较理想的。”周红萍说。 周红萍向记者讲述了她和同事所介入的一起案例。今年8月,某街道妇联转介了一个13岁智障孩子的单亲母亲的求助。在某小区的游泳池,13岁的智障孩子G猥亵了一个6岁的小女孩M。 当时G没在大人的看管下,跟M在一个游泳池里玩耍。走上岸时,M跟爷爷说下面痛,爷爷问是怎么回事,M说是G摸了她的屁股,G当时也承认是因为好玩摸了M。社工接到案件后,立即到求助者家里进行了家访,从G的母亲那里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她说,事发后,对方(M的家长)要求赔偿10万元,派出所的警官说是外阴有撕裂伤,处女膜没有破裂。这位单亲妈妈L女士的儿子G3岁时被鉴定为先天性脑瘫,丈夫离开了他们母子,她为了抚养残疾的儿子,没有正式工作,表示没有能力赔偿10万,双方约定进行第二次调解。 社工在为L女士服务时,在情绪上给予了支持,并就此案件向区妇联志愿者律师团的律师进行了咨询。律师表示G是智力残疾儿童,不能视为刑事案件,只能视为民事纠纷,对方可以要求调解或上诉途径处理。通过社工陪同L女士跟对方家长多次调解,在派出所达成赔偿一万元的协议。L女士表示可以接受,她也向对方书面道歉。目前L女士与儿子正在接受由社工提供的沙盘治疗服务。 但是当社工希望跟进被猥亵的小女孩及家长时,家长拒不接受,并且拒绝提供联系方式。 周红萍表示:“性侵案件一般是非常隐蔽的,如果不到需要调解的程度,一般不会找社工,所以在这类事件中,跟进女童这方面是比较难的。这个案例,如果对方不是一个残障儿童,女方可能也不会接受社工的介入?!? 安全比“乖”更重要 “因为大多数家长不愿对外求助,目前事后跟进心理辅导工作很难开展。所以说事前预防尤为重要。”周红萍表示。性侵害事件对儿童的心理功能会造成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比如抑郁、孤独、低自尊、创伤后应激障碍、人际关系困难、自杀倾向、性问题(如性早熟、性攻击等)、各种人格障碍(最常见的是表演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而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针对儿童的性教育,以要求儿童穿着行为合乎社会规范为主,告知儿童不能暴露生殖器官(尤其是女孩子)。在去年媒体连续爆出儿童性侵案后,家长们防护意识有所提高,但只限于询问儿童是否受到伤害,短期告知儿童不能让他们触碰、伤害生殖器部位,但是热点期过后,家长的防范意识就下降了。 周红萍表示,部分儿童有一定的性安全防护意识,知道什么部位不能碰。但是在情境模拟中,孩子不认为“模拟的坏人”是不安全的,觉得好玩所以不拒绝性接触行为。根据目前看到的两份研究资料,60%的儿童性侵案例都是熟人作案,以引诱孩子为主要手段,因此怎么训练孩子有坚定的性安全防护意识和习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温馨社工今年下半年在深圳多所小学和幼儿园开展的儿童性安全防护教育项目中,社区剧场《美羊羊的秘密》让孩子们认识和保护自己的隐私。剧场故事中,美羊羊被灰太狼叔叔摸尾巴了,觉得很不舒服,心里害怕,便一直躲着他。妈妈发现后,问美羊羊:“怎么不喜欢灰太狼叔叔了?”美羊羊如实讲了,说之前不敢告诉妈妈,因为怕妈妈觉得自己不是乖孩子。妈妈说,小孩子的安全比乖不乖更重要,你觉得不舒服,一定要拒绝并且大胆地告诉妈妈,这才是勇敢的孩子。 剧场的表演也邀请家长参与进来,在真实情景中告诉孩子怎样做是对的,并通过指导手册让家长形成儿童性安全教育的习惯,引导孩子的意识落实到行为的改变。 来源:凤凰公益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a/20141016/40838049_0.shtml
-
你和公益有太多误会2014-10-15(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公益人不能拿高薪、公益都是用苦难换取同情、公益里儿童都是被帮助对象、公益不能商业化……但是你知道么,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优秀公益人值得拿高薪、公益也越来越好玩、中国出现“小爱也温暖”儿童慈善启蒙公益基金、国际上已有慈善债券发行……公益,对很多人来说触手可及却不甚了解,知道的不多,误区倒是不少。专访十位知名公益人、公益学者,让他们讲述他们了解到的公众对公益的误区,你会发现,你和公益由太多误会。 公益误区一:公益人=低薪 邓飞:优秀公益人值得拿高薪 (《凤凰周刊》知名记者,“免费午餐”主要发起人) 大家能接受做好事留名了,能接受公益人在出差时睡卧铺而不是硬卧了,接受做公益可以领薪水了,但是还不能够接受公益人有较高的收入。据我了解公益界普遍的工资才四千多,几乎靠近北京市最低工资的标准,我觉得不对。公益界需要人才各方面的能力不比一个企业低。公益以后会慢慢变成职业化和产业化,我认为是中国未来很多年最有价值的一个行业。 公益误区二:公益人=高尚 王凯:公益不能被高尚毁了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爱心衣橱”主要发起人) 外界现在还是觉得公益是苦逼的代名词,但是我一直强调,我不能让做公益的人活得不好。《论语》里边记载:鲁国承诺,救一个鲁国的奴隶,政府会给你一笔钱??鬃拥牡茏幼庸本退滴也灰?,孔子把他臭骂了一顿,说我们来做这件事目的是什么?是来救人,一旦你救人不要钱,就让其他救人的人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我拿钱,可是相对于你子贡的高尚,我反而不道德;其二,我像你子贡一样不要钱,也就是说我不但要承担做好事的精力、时间付出,我还要承担经济成本。没有几个人像你子贡一样承担得起。结果就是这件事就没有人做,很好的一个公益事业,被你子贡的道德、高尚给毁了。 公益误区三:公益=苦难+同情 毛毛虫:公益也有阳光型的 (原名霍小雷,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被小朋友称为“毛毛虫哥哥”,中国扶贫基金会“小爱也温暖”基金主要发起人) 大家一提到公益,就会想到苦难、同情,其实并非如此。有大量研究表明,分享和帮助他人能带来幸福感,长期做公益的人身体更好,对生活满意度更高……现在社会上发展出越来越多的阳光型公益。比如“小爱也温暖”基金,号召小朋友捐玩具、参与小额月捐等等,获得慈善启蒙,培养分享习惯。比如路走族,只要参与他们的健走活动,就有赞助方捐赠10元钱给孩子买鞋,让公益和健康结合……另外,作为公益人,我也曾有不少误区,比如以前觉得只要有热心就可以,现在发现还需要专业。越做,越觉得它由爱心引发,却需要耐力和创造力去延续。 公益误区四:公益=大人参与 杜明辉:培育小孩爱的种子更重要 (安洁公司总裁、中国扶贫基金会“小爱也温暖”基金理事长、主要发起人) 很多人认为公益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往往作为被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其实公益只是一个平台,不只是大人,小孩子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奉献一份力。尤其在中国,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参与公益,学会分享,受到公益启蒙。比如2014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孙一先就是一名月捐者,在她看来参与公益受益良多。很多参加完“小爱也温暖”组织的玩具捐赠后,更愿意分享和帮助他人了。近期“小爱”在邯郸安琪儿幼儿园设立了爱心实践基地,除了捐玩具之外,孩子能参与清洗、消毒、包装玩具,还有机会亲自送到贫困地区。奉献爱心很重要,培养更多小爱的种子更有意义。 公益误区五:公益宣传=炒作 王国祺:扩大影响力是公益人的义务 (中国少年报社宣传策划部主任、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校园文化专项基金副主任) 现在全民公益,但很多人会质疑说“公益形式大于内容”,比如说冰桶挑战。其实这是大家对公益宣传的误区。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做好事不留名。但是,现代公益不只是要帮助别人,公益人还应当担负起呼吁大家参与公益、关注弱势群体的义务。公益本身就是一个搭建平台,让公众参与其中,宣传其实是公益很重要的一部分。 公益误区六:公益零物流 王孝华:每次物资运输背后都有物流人 (前阿里巴巴副总裁、中国公益物流联盟的创始人) 捐赠实物是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公益项目,但是捐物的人并不会将物流费用算在其中?!拔叶家丫瓒髁?,难道还需要我捐运费?”这是很多人的心理。但真正了解公益的人就知道,物资捐赠其中很大一部分成本都来自于物流费用,甚至有时候比新买一些物品费用更高。在灾难来临时,很多临时参与公益的人也有相同的心理,认为物流公司提供公益物资的免费运送是理所应当的。其实并非如此,物流公司背后承担着大量的风险和成本,很多时候灾区生命线同样也是死亡线,很多物流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运送物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公益背后物流做出的支持。 公益误区七:公益=捐赠 郭鹏:做公益也要有互联网思维 (爱萌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公益记步APP“行善”创始人) 很多人设立公益项目,都因爱而起,却失望而归?;岱⑾肿龉娴ゴ靠堪暮耪偃嗣蔷柙呛苣殉晒?,现在做公益也需要互联网思维,需要有设计、有意思,受众才愿意参与进来。我之前尝试过“公益超市”,就遇到所有线上平台的流量问题,做了监管平台,但是主要还是提供给公益组织使用。一个项目可能知名度、美誉度都有了,但是没有受众参与,过了就过了,就成了自己和自己玩。所以一定要在参与度上花心思。 公益误区八:公益=土豪 刘克丽:公益不在钱,在于价值观 (ZDNET(中国)授权媒体总编、知名博主) 公益都是有钱人做的事,通过这些年我做的公益和慈善过程中,我感悟到,公益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是认识问题,是价值观认同的问题。在5?12汶川地震时,拍出最多的不是大企业,也不是大款,而是一个靠收废品为生的贫民。我认识一个猫友,她每月的收入只有2500元,可她每月用500元买猫粮来救助流浪猫,还用一些钱给流浪猫做绝育手术。如果我现在有存款100元,我也会用10元去做慈善,这是我现在的价值观,可过去我不是,我认为慈善只是大款所为。同样,公益事业还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节水。每个人,即使再穷的人也可以节水,不是吗? 公益误区九:公益=福利补充 王振耀:公益并非可有可无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公众认为公益慈善是社会福利的补充,可有可无。以此推断公益慈善不需要专业人员、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不需要政府购买,这些都是误解。全世界公益慈善事业具有共同的特点:都在为满足社会服务担当着重要角色,都在为解决社会福利承担着主导作用。相较于目前美国就业人口中10%的从业者,即上千万人员从事与公益慈善相关的各项工作,中国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知与社会实际需求和实际定位间的差距依然巨大。从业人员的素养、从业人员的缺乏、从业人员的待遇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改变目前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知,就需要明确公益慈善事业在社会福利中起到的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就需要公益界行动起来,通过组织多样性的公益慈善活动项目,推动公益慈善在社会问题解决过程中展现力量并释放能量。 公益误区十:公益=零商业 邓国胜:国际已经出现了慈善债券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目前国内还是一谈到公益慈善就不能与商业有关联、不能有盈余等等,但是国外已经开始倡导:公益组织不能完全依赖于外界捐赠,还要通过一些方式能让自身运转起来。举个例子,印度的亚拉文眼科关爱中心,通过赚取富人的医疗费,来补贴穷人的医疗费,并维持医院自身的运营,这种模式,既能让慈善事业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又能不断扩大规模、造福更多穷人。不只如此,公益组织还应该勇于创新,提升自身可持续、可复制性,能像一种商业模式一样可以扩散、扩张。比如台湾的喜憨儿烘焙坊,它已经有30多家连锁店、年收入近5亿台币,并且带动了大量喜憨儿的就业问题。再比如残友集团,这些都是可以连锁经营的,是一种可复制的模式。而且在国际已经出现了慈善债券。Scope是英国一家服务于残疾人的大型慈善组织,2011至2012年,Scope通过发行三年期的债券筹集了200万英镑。 来源:凤凰公益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a/20141015/40837335_0.shtml
-
我国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两类患者有了“救命钱”2014-10-14因为无钱看病,河北保定清苑县农民郑艳良竟将自己患病的右腿锯掉;一些患者因为付不起费用,医院拒绝救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这些“无钱医治”、“付钱才治”等医疗现象曾深深刺痛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 如今,这两类危重患者群体有了“救命钱”。记者13日从国家卫计委获悉,我国已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并每年设置5亿元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这些钱将集中用于帮助需要急救却身份不明或无钱付费两类病人。 危重场合 救人第一 根据此次建立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规定,救助对象主要为我国境内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无力支付费用的两类患者。即是说,无论身份是否明确,患者是否有能力支付相应费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必须本着“危重场合,救人第一”的原则,对这两类患者进行及时救治,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者拖延救治患者,决不允许见死不救。此外,为防止患者逃单欠费危害医院利益,国家将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紧急救治所发生的费用进行补助。 其实,早在2013年2月,国务院即印发了《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8月,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基金的设立、筹集、支付和管理等要求。同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需要紧急救助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通过一年多的制度建设和组织筹备,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条件。其中,河南、青海率先进行试点,通过建立管理制度,确定基金经办机构和加强部门合作,使用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救助了近500名困难群众;云南省则在前两类患者应急费用外,还增加了弃婴应急救治费用;福建省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三无”病人、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患者和因突发事件而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城乡居民列为救助对象……这些尝试都为全国建立和使用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提供了经验。 看病费用 定期报销 国家卫计委同时启动了救助基金核报核销,将在今年年底前安排2次集中核销工作,即,10月15日至11月5日完成2013年国务院意见下发后,至今年6月30日发生的救助费用申请;12月1日至12月20日完成今年7月至11月30日发生的救助费用申请。 目前,财政部已将2013年和2014年各5亿元应急救助基金下达各地财政,配套资金也陆续到位。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要按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及财务管理制度,用好和管好困难群众的“救命钱”。 根据制度安排,应急救治阶段结束后,由医疗机构梳理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信息,向基金经办管理机构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申请基金支付。在基金的申请支付过程中,救助对象发生的急救费用先由责任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等渠道按规定支付。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的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还应先由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公共卫生经费、医疗救助基金等渠道按规定支付。无上述渠道或经上述渠道支付后费用有缺口的,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记者 彭训文) 来源:新华公益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4-10/14/c_127095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