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报告发布会举行2014-06-11《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研究发展报告》发布会 暨中国医疗救助公益组织发展论坛圆满召开 《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研究发展报告》发布会现场。 日前,在国家会议中心3楼报告厅举行了《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研究发展报告》发布会暨中国医疗救助公益组织发展论坛,此次发布会是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救助中心主办,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北京瑞森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维度派克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公益栏目进行大力支持的一个大型公益项目研究报告发布会。 特邀主持人是来自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主播赵普,特邀嘉宾有中国民政部福利司副司长徐建中、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王军、河南省慈善总会秘书长师戌平、北京瑞森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德峰和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公益栏目主编吕军。 发布会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在发布会的汇报厅入口设计了摄影作品长廊展览,展示9958救助中心与腾讯公益合作的困境儿童个案摄影系列作品,由腾讯新闻中心《活着》栏目的专业摄影师为乐捐平台的患儿专程拍摄,每一个摄影故事都丰富展现困境的生存状态和9958项目介入后的救助成果。 第二部分是《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研究发展报告》的发布,研究报告由业内知名的咨询评估公司“北京瑞森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进行研究撰写,从数据解析、社会创新意义、项目绩效和机遇挑战等方面来深度剖析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的救助机制和公益模式; 第三部分是《中国医疗救助公益组织发展论坛》的召开,分两个单元进行,第一个单元主题是有关“儿童医疗救助项目机制的发展和探索”,由中华儿慈会秘书长姜莹主持、参与嘉宾有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部主任王毅、河南慈善总会师戌平秘书长、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主编吕军、蝴蝶宝贝协会秘书长崔娅姬;第二个单元主题是有关“民间团队如何与基金会做资源的优化对接”,由9958救助中心主任王昱主持、参与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中心主任陶传进,北京LD联盟爱无声公益协会会长曾详宽、河南省南阳市志愿者联合会会长雷克、北京梦想学院四叶草公益协会会长龙海泉。 主持人赵普在开篇演讲中用感同身受和生动的表达、迅速传达了他对9958大病救助项目的情感,实际他已经担任9958救助中心子项目“9958宝贝别怕”的公益代言人一年多了,一直在为困境的儿童病患群体奔走呼号,竭力发挥着一个公众人物的传播力量和正能量。他说:“我们都是一样的,看到许多这样的困境孩子,都是一样的隐痛在心。我们需要一起努力。”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于2010年设立,因2011年3月开通儿童紧急救助热线”400-006-9958“中的“9958”(“救救我吧“的谐音)再度命名。这是我国诞生的第一条服务于儿童紧急救助的热线,24小时全天候为身患重大疾病的贫困家庭的儿童及其家人提供及时的信息咨询和救助服务,在3年的历程中已发展成为集信息、医疗、募款为一体的综合救助平台,全国有13家救助站,接到求助热线7万多条,共计救助了近3000名贫困家庭的患病儿童。 中国民政部福利司副司长徐建中在发言中阐述了政府近几年在儿童政策和福利方面的进展和成就,也高度赞扬了9958项目“有求必应制”的战略定位和取得的成绩;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在公益研究领域发表感言、探讨了儿童公益发展研究现状和9958的社会意义;中华儿慈会名誉理事长魏久明详细介绍了中华儿慈会的发展历史和公益理念,并回顾了9958项目初创时期的发心和目标;北京瑞森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德峰、作为研究发展报告的撰写研究机构代表从对9958项目的调研和分析过程中阐述了9958救助项目作为新型救助平台的价值和特色,解析如何在数据分析上获得新层面的社会公益资源和救助需求如何整合的问题。 《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研究发展报告》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中国儿童大病救助现状,第二: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的发展历程与社会服务成果,第三: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的社会创新意义与重要价值,第四:儿童大病公益救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报告末尾并附有合作医院和慈善机构的目录,还具备了救助指引工具书的作用。 报告中说道:“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定位于集信息平台、医疗平台和募款平台为一体的救助综合管理型平台,整合各类NGO救助资源、医疗资源,依托热线平台,扎根夯实于救助服务质量,打造中国最具实效性的困境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体系,从而更好地为贫困患儿服务;……9958的模式需要完善,虽然,庞大的救助资金缺口已成为9958等儿童大病救助机构开展工作的掣肘;但是,随着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儿童权益的保护,随着政府尝试在儿童大病救助领域给予慈善机构更大的行动空间和更多的有力支持,通过民间力量救助大病儿童的路途将更为通达,而越来越多的儿童也将受惠于此。” 报告中也指出:“我国儿童大病医疗救助领域存在着患儿人数多、治疗费用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保障覆盖面小及报销比例低的现实问题,非常需要以9958为代表的民间力量的参与,而9958三年来的服务成果也充分反映出公益救助项目和机构在儿童大病救助领域的价值和意义。” 发布会最后推出被红绸缎包裹的巨型研究报告的书籍模型,由中华儿慈会,名誉理事长魏久明、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北京瑞森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德峰进行揭幕仪式,红绸缎在欢快隆重的音乐中缓缓落下,现场掌声雷动,《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研究发展报告》正式发布了。 后面的论坛环节中,中华儿慈会秘书长姜莹主持了第一个单元主题 “儿童医疗救助项目机制的发展和探索”,她在主持中列举了一个9958平台在几个小时内对某个病患儿童进行快速救助、募款及医疗渠道疏通的案例,从紧急救助机制和个案细节完善上描述了9958平台的实效性。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合作部主任王毅从近年来扶贫基金会探索与NGO合作的多元模式来讲述在儿童医疗救助方面的创新;对于9958进行集募款、信息和救助集于一体的综合救助平台的目标探索,河南慈善总会师戌平秘书长则表现了极大的认可度;也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在河南地域进行的开拓性医疗渠道公益工作;而作为优秀的罕见病救助组织“蝴蝶宝贝协会”秘书长崔娅姬又从实操性层面探讨资源急需整合的迫切现状;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主编吕军就从媒体和公益如何良性结合的角度介绍了他们创新的公益栏目,也非常希望能和9958这样有行动力和接地气的项目多元合作; 由9958救助中心主任王昱主持第二个单元主题有关“民间团队如何与基金会做资源的优化对接”环节中,王昱主要介绍了9958平台在探索如何进行网络化搭建和如何与地方团队进行有效资源嫁接方面的想法,她说:“我认为在与地方团队合作中,我们进行项目产品设计的合作运营同时,9958机构的角色就是一个公益服务平台,运用职业公益团队的结构和机构专业化的平台与地方团队的优良资源达到互惠双赢。……”其中9958优秀的合作伙伴河南省南阳市志愿者联合会会长雷克就介绍了他们团队在地方面临的困境和与9958合作后从公募基金会和9958平台所获取的专业力量,与9958在深度合作的专门救助耳蜗移植困境儿童的北京LD联盟爱无声公益协会会长曾详宽在发言中讲述在透明性和快捷性上得到了9958的支持、北京梦想学院四叶草公益协会会长龙海泉来自一个特殊的团队,这个团队一直以街头募捐形式筹集资金,线下运营非常好,与9958医疗资源配套后非常大的优化了他们的病患儿童救助的救助质量,龙海泉说道:“当初有了救助资金后、我们选择了三家公募基金会进行挑选合作,经过调查和评估,我们团队认为9958项目做的非常实,模式很适合我们。”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中心主任陶传进在讲话中形容道:“慈善组织和草根团队都像钟乳石的多元成长形态,慈善组织需要向下接地气去延展,草根团队需要提升专业度要向上攀沿…”。 论坛的结尾,在大家对儿童公益事业的莫大期许和祝福中落幕。 9958,爱的生命线上,会与伙伴们在专业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来源:中国网 原文地址:http://news.china.com.cn/2014-06/09/content_32614718.htm
-
新媒体时代联合劝募的服务之道2014-05-08作者:中华儿慈会童缘资助中心主任 刘京韬 在做了两年多的项目资助之后,我们发现NGO除了向基金会申请资助之外,募款的渠道和能力都很有限,没有公募资质、缺少专业的募款团队、没有成熟有效的募款活动。很多时候,基金会的资助结束之后,项目就处于停滞状态。NGO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往往要等米下锅,甚至为了迎合资助方的意图,改变原有的项目设计,这些状况都会让基金会的初始资助意图大打折扣,一个无法可持续发展和自我造血的项目值得资助吗?这就存在一个死循环:一方面是资助方希望资助启动资金,后期让NGO通过自主募款持续开展项目;另一方面,NGO又没有公募资质,缺乏募款能力,项目无法可持续发展。 作为资助者,我们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服务能够解决这样的难题。联合劝募,在通过各方考察、学习,我们觉得这个词最能挠到痒处。 联合劝募模式最初起源于英国,但真正发展起来是在美国,最被人们熟知的是美国的联合之路(United Way)。其主要方式是通过一个专责募款的机构,有效地集结社会资源,通过专业的方式将资源按需分配给合格的公益组织,并且代替捐赠人监督善款的使用情况。联合劝募组织是一种在市场上统一筹款,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合理分配给NGO组织的大型劝募组织。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公益环境还不是十分自由开放,很多机构并不能公开地募款,只有少数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可以开展公众募款。由于这一限制,联合劝募引进中国后也便有了中国特色。目前国内联合劝募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主要是提供公募资质和免税发票的服务。 2011年7月,基于支持更多民间公益组织的理念,儿慈会正式推出了“童缘”资助项目,主要通过基金会募集的资金来资助民间公益项目。迄今为止该项目一共资助了三批214个公益项目,总资金超过3000万元。 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开展,也发现不少问题。对公益组织而言,项目资助积累的更多是项目层面的经验,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从筹款和机构层面考虑持续发展的问题,筹资的主动性很差。而根据设想,我们期望受资助者后续能够具备自我造血功能,从而向更多资源方申请资助。但很多受资助方还是来找我们申请资助。对基金会而言,资助的项目类型、时间和地域跨度非常大,对于项目审批、管理和评估都是巨大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过程是否有效地帮助NGO能力提升,从而帮助到各类弱势群体。在资助的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很多项目难以公开募款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为此,在两年的项目资助实践之后,我们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了“童缘联合劝募计划”,在支持NGO募款和公益传播上开始了一种新的探索,以O2O的模式为NGO提供联合募款支持与服务。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这种模式起源于电子商务。O2O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就可通称为O2O。 “童缘联合劝募计划”就是借用这种O2O模式,通过线上宣传及募款,线下链接公益资源,并通过开展互动的公益活动进行筹款及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的配合,以达到募集善款、宣传公益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的目的。 线上的服务,主要包括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的宣传以及网络平台的筹款合作。很多网络筹款平台,如新浪微公益、支付宝公益、腾讯公益等,只开放给了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NGO很难使用到。通过联合劝募,我们给民间公益项目做认证,从而使这些NGO也可以享用到这些筹款平台。 线下的支持,主要包括公益资源的对接和募款活动的支持。前者搭建联合劝募平台,帮助公益组织链接政府、企业和社区的资源等等。此外,我们还举办了很多全国性的筹款活动,NGO通过申请承办这些线下的活动进行公开募款,募集的资金用于资助该NGO的公益项目。NGO如果自己举办活动,我们也可以作为支持单位,帮助NGO开展筹款活动。所以说,O2O的模式就是全方位立体化地支持NGO。 目前来看,这种模式的运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NGO通过这种联合劝募的方式部分解决了资金瓶颈的问题。前几名加入“童缘联合劝募计划”的NGO平均每个月能募集到几万元不等的项目资金,而且公众的捐款也相对稳定。相比向企业或基金会申请资助资金,通过联合劝募,NGO能把资金筹集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NGO参与联合劝募也是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NGO能够实时地收到公众的反馈。为了保障筹款效果,必须得满足公众对于项目专业化和透明度的需求。为此其筹款、项目管理、传播能力以及公开透明度等都自然得到了提升。同时,公众的积极反馈又让NGO增强了动力和信心。 如此看来,这种联合劝募服务部分是对筹款和项目这对死循环的一种探索:通过帮助公益组织进行项目募款和传播,解决NGO的生存资源问题,授之以鱼;同时以项目募款为着力点,提升其围绕募款需求而来的一系列能力,让NGO掌握织网和打渔的能力,推动NGO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从而持续地解决社会问题。 今天是一个服务的时代,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公益组织,只有真正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拥护。作为资助者,其实也是在为NGO提供服务,资金服务、项目服务、募款服务等等。而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把我们推向了O2O服务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得用户者得天下,懂服务者得天下。 【资助者说】是社会资源研究所(SRI)推出的专注于探索基金会有效资助的微专栏,每周一与大家见面。该专栏将邀请在基金会一线工作的资助官员,为大家带来鲜活的资助体验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望能成为基金会资助者、项目官员以及公益组织从业者加强了解、自我提升和促进交流的虚拟平台。 同时,我们也期望这个专栏是由实践者共同完成的,从而呈现异彩纷呈的真实世界的资助。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在众多尝试中走出自己的道路,让基金会资助工作成为激动人心的最美好的事业。觉得不过瘾,想分享自己的看法或经历,欢迎随时联系。评论或投稿,发邮件到:tao.liu@srichina.org。 来源:新浪公益 原文地址:http://gongyi.sina.com.cn/gyzx/2014-05-06/183449014.html
-
中华儿慈会举办"联合劝募"研讨会--成都“推动力”关注脊柱裂患儿获“双奖”2014-03-253月19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联合基金会中心网、中国发展简报共同举办“公益携手行”系列沙龙之联合劝募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众多基金会和NGO负责人、公益界专家及媒体朋友共80余人参加,针对中国联合劝募的发展方向、联合劝募的运作模式、创新的联合筹款方式、如何整合公益资源等内容进行探讨。 2013年8月20日,成都高新区推动力公益发展中心与中华儿慈会签署了联合劝募协议书,并以“脊椎中国”项目设立专用账户,与儿慈会共同为脊柱裂儿童募集抢救性救援资金,并在2013年发动449人完成592次捐款,向中华儿慈会“早点爱”脊柱裂儿童矫形器具项目捐赠41410元,同时经过医生评估和条件审核,为30个脊柱裂儿童提供了第二批免费矫形器具,目前项目还在继续开放申请中。 作为实际参与联合劝募实践的公益组织,推动力公益发展中心主任孙洪伟从公益组织自身的角度,分析了加入联合劝募计划以来的变化和感悟,同时,也向与会各方介绍了中国脊柱裂公益现状和脊柱裂儿童的抢救性救援的重要意义,同时呼吁更多的基金会关注中国脊柱裂公益事业,共同为中国脊柱裂儿童和家庭带来希望和改变。 中华儿慈会童缘资助中心通过对所有童缘联合劝募计划合作伙伴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估审核,评选出了五家优秀公益组织和五个优秀个人,其中推动力公益发展中心获得联合劝募计划“最佳组织奖”和“年度贡献奖”。 来源:人民网 原文地址:http://ccn.people.com.cn/n/2014/0325/c366510-24731456.html
-
世界自闭症日爱心筹款晚宴4月举行 将拍卖儿童画作2014-03-21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4年4月2日是第7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自闭症日宣传主题为“科学干预·合理治疗·平等发展”,旨在树立自闭症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理念。随着社会对自闭症了解的不断加深和对自闭症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自闭症儿童平等的生活权利和治疗权利备受社会瞩目。如何为自闭症孩子营造平等空间成为社会普遍关注问题。 北京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联合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将于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当天,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办世界自闭症日(WAAD)爱心筹款晚宴。本次筹款慈善晚宴将拍卖自闭症儿童美术作品及艺术品,通过购买餐位,自闭症儿童美术作品竞拍等方式筹集款项,除去活动的运作成本,所筹集款项全部用于“星星雨”贫困自闭症儿童家庭救助,自闭症从业教师培训,大龄自闭症的职业训练。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为自闭症儿童开办的特殊教育机构,在为自闭症儿童及家庭提供全方位教育的同时,“星星雨”一直在让社会认识自闭症、接纳自闭症儿童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在2014年世界自闭症日来临之际,“星星雨”自3月中旬启动主题为“关爱自闭症儿童,我是享乐+”系列活动,通过举行自闭症儿童美术作品展、专题讲座、媒体开放日、点亮蓝灯、筹款晚宴、义卖、快闪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呼吁公众走近自闭症儿童的世界,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据悉,中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约有580万,被发现、并且在接受治疗及教育的儿童可谓是凤毛麟角,还有广大数目的自闭症儿童没有被发现、被诊断,更谈不上得到疗育了。中国的自闭症儿童患者人数在疗育方面始终面临巨大的挑战,急需更多的社会资源持续不断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让我们付出一点爱心,帮孩子们找到一扇窗,让阳光透他们孤单的世界里。 世界不在意你的微弱,关注就是力量! 我是一颗小星星,泛着微弱而孤独的光芒,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是不是我的打开方式错了?很忐忑、很焦虑……飞着飞着,我看到了一个蓝色星球,好温暖的颜色,我想去看看那里的世界… 妈妈说种瓜得瓜,可老天却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收获了我这个小意外她给我取名叫做小星星,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怎么让她知道呢? 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说不通、听不懂、也看不明…… 第一次努力发音叫“妈妈”,妈妈把我紧紧抱在怀里,热泪盈眶,她这是怎么了? 今天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像一颗亮晶晶的小星星,我跑过去想和她做朋友,可是她却吓哭了,跟妈妈说我推她,为什么会这样?我只想和她玩…… 为什么总要说“阿姨好”?为什么他要冲着我喊?为什么不能跟着汽车一起跑?为什么要洗澡?为什么不走昨天的路回家?为什么妈妈总是偷偷流泪? 渐渐地我不再像初来时那么惶恐不安了,我有了些自己的小快乐:窗台上的小花每天都要喝水,镜子里的孩子在笑,天气预报真好听,蛋液和水一样都是滑滑的,妈妈再给我挠下痒痒…… 希望明天依旧安详不变,不再惶恐……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原文地址:http://cn.chinagate.cn/society/2014-03/20/content_31847768_8.htm
-
地震孤儿的新生活(组图)2014-03-17孩子们和“郝妈妈”亲如一家 2013年7月22日,岷县,地震发生后,无助的褚爱红和弟弟妹妹偎依在一起 半年的训练,褚爱红已经有点模样 孩子喜欢吃面条,10岁的褚飞鹏(右)都是端着盆子吃饭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地震共造成95人死亡,600余人受伤,本报记者立即赶赴现场,并在次日以“《只想妈妈还活着》”为题,报道了岷县地震三孤儿,他们的命运从此牵动着很多热心读者的心。如今,大半年过去,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在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帮助下,他们生活在北京郊区孤儿成长救助中心的“孤儿之家”…… 记者内心的牵挂 褚爱红和弟弟、妹妹是在那次地震中失去了母亲(父亲几年前去世)。当时最大的孩子褚爱红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对于采访拍摄有些排斥。 因为那次的报道,他们有了新的“家”。我一直在想,半年间他们会不会放下悲痛重新生活? 适逢赴北京参加新浪图片的“摄氏2013”年度摄影师大典,3月1日的活动刚一结束,我就给三个孤儿之一的“大姐”褚爱红发了微信:“我在北京出差,想来看看你们!”第二天,她回了短信,发给我一个电话,说这是郝妈妈的电话,您联系她吧。 电话接通,自我介绍之后,一位热情的女性声音传来:“我知道你!陈记者,你来吧。”随后郝妈妈短信发来了乘车的线路和转车的站名。 3月3日的北京,冬的寒气还在,春的气息已临。清晨,就着暖暖的阳光我启程去看望甘肃岷县地震的孤儿。 辗转来到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小区,找到了孩子们的“家”,一个装修不算精美的房子,门口整齐地摆着孩子们的球鞋。进门的门廊墙上贴着孩子们的值日表和奖状,透露了这个“家庭”的生活细节。 郝妈妈招呼着,就开始介绍孩子们的情况,这屋子里有9个孩子,7个是甘肃岷县地震孤儿,2个是玉树地震孤儿,常住的有7个,2个大一点的孩子住校了,只有周末回来。簇拥上来的孩子们的问好声是满口的普通话,让我很惊讶。褚爱红说的尤其顺溜。“讲普通话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郝妈妈说孩子们来的时候都说家乡话,她听不懂,交流很难,她便在墙上张贴了很多宣传语:诸如“今天你说普通话了吗”。 孤儿们有了“妈妈” “孤儿之家”的郝妈妈叫郝玉玲,是北京人,她喜欢孩子,在得知“孤儿之家”缺少老师时,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这里做起了“专职妈妈”。她家在北京三里屯,因为喜欢在这里的工作,喜欢这些孩子,自从和孩子们在一起后,就没回过自己的家(他的儿子来“孤儿之家”看望过她)。 孩子们很喜欢郝妈妈,亲如一家人,几个小点的孩子最喜欢亲吻郝妈妈,郝玉玲有点被动享受着这份亲昵和爱戴;生活中郝妈妈改变了孩子们很多的生活习惯,比如要说普通话,在宿舍里要小声说话,见到客人要有礼貌等,唯有在饮食习惯上,孩子们还是不能舍弃爱吃面的习惯。“孩子们喜欢吃面条,有一次,7个孩子吃了5斤面。”当时都吓住她了。平时吃面都是郝妈妈去市场买现成的压面条,不会做面条的郝妈妈专门在网上订购了一台手动压面机。 有你存在更精彩 郝玉玲介绍说,7名岷县孤儿5个插班到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褚江伟、褚江瑞、褚江琴3个上五年级,包鹏强、褚飞鹏2个上三年级。褚爱红在艺校学习舞蹈,上初中的褚翠红住校。 “孤儿之家”里给大一点的孩子们配备了手机,以便相互联系。一到周末大孩子回来,褚飞鹏和包鹏强就拿着哥哥姐姐的手机玩起了游戏。除了手机游戏,滑板就是男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吃完饭,褚飞鹏给郝妈妈打过招呼,几个男孩在小区里玩起了滑板,爽朗的笑声在空寂的小区里格外响亮。 见到18岁的褚爱红时,单薄的身子让人心疼。再次看到当年采访过她的记者,高兴地迎接进门。“叔叔你看我们长高了吗?”褚爱红问。现在的开朗、大方与去年7月相比,她判若两人。记者惊讶之余,也很欣慰。地震造成的伤害,在他们心里的阴影自进入“孤儿之家”后,发生了变化。 褚爱红现在一所艺术学校学习舞蹈。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舞蹈基本功,没有乐感,甚至不知道舞蹈是什么的她来说,这一切来得很突然。虽然现在她的基本功仍然不是很扎实,一些动作还需要舞伴和老师来帮忙,但她很喜欢,在苦练。 对于褚爱红,记者不敢提及地震怕触碰她的“伤口”。后来,在褚爱红的微信朋友圈看到她的签名:这个世界不会因为缺少一个人而停止转动,但会因为有你的存在而变得精彩! 链接: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于2009年9月10日成立,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是民政部?;鸹峋戎亩韵螅褐饕巧缁嵘衔奕思喙芨а墓露òò滩≈鹿露?、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 来源:华商报 原文地址:http://news.163.com/14/0317/04/9NGSSTTS00014Q4P.html
-
中华儿慈会探索儿童社会实践新形式:来童缘集市练摊儿吧!2014-03-13中华儿慈会近日将推出全国大型儿童公益活动“童缘公益集市”第二期“绿色童心 义卖缘梦-童缘公益集市社区行”,此活动意在向儿童群体提供一个社会实践与公益创新的平台。活动主办方鼓励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发挥自己的商业天分与公益热情参与其中,为同龄小朋友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童缘集市第二期计划邀请全国各个城市的小朋友们与家长带上家中的闲置物品到集市现场进行义卖。义卖物品包括各类儿童书籍、玩具、衣物、小电器、创意工艺品等,儿慈会鼓励各位小朋友和家长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自己的摊位设计名称、制作宣传条幅、选择创意物品,精心定制宣传营销方式,将自己的小摊位变作展示发掘儿童商业天分、提高儿童社会实践能力的大舞台。 每个小朋友义卖所得的款项可自行选择从中抽取部分或全部收入放入组委会提前设计发放的小信封中,捐献给承办机构及其救助项目。集市结束后,活动组委会将统计所有家长及儿童提交的捐款,根据捐款数额现场评选出“全国童缘集市”当地十大爱心小明星,并为其发放奖励证书。 此外,在集市当天,承办方将安排丰富多彩的游戏环节,寓教于乐,向孩子们传授商业、理财、公益环保、艺术等门类知识。童缘集市义卖环节结束后,另有童缘慈善义拍活动,集市承办方通过拍卖的形式进一步为其公益项目筹集款项。 当地童缘集市举办信息将由承办机构执行宣传,具体时间及地点将会在本地各大媒体平台发布,欢迎各位热心公益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前往集市摆摊义卖。 来源:中国基金会网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foundation.org.cn/ccms/read?id=27382